顏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淵,亦稱顏淵,春秋末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顏回是孔子弟子中最有名的一個,也是孔子最喜愛的弟子,比孔子小30歲。他為人謙遜好學,以良好的德行修養(yǎng)著稱,被后世尊稱為“復(fù)圣”。山東曲阜還建有“復(fù)圣廟”。
公元前489年7月,孔子帶領(lǐng)眾弟子從陳國到楚國,當他們行至陳、蔡兩國邊界的蔡溝店(今上蔡縣蔡溝鎮(zhèn))時,被困于荒野上,因兵荒馬亂,市井蕭條,無糧可購,絕糧七天,水米全無,又渴又餓。后來,子貢在蔡溝店費了很多周折才討回一石米。顏回在破舊的屋檐下支起鍋給大家做飯,突然有一塊炭灰掉進鍋中,顏回便伸手從鍋里抓出來填到嘴里吃了。子貢在井邊就聞到了撲鼻而來的飯香味,饑餓難耐,他忍不住向鍋中望去,剛好看見顏回往嘴里填東西,非常生氣,以為他在偷吃。子貢默不作聲,悄悄跑去問孔子:“老師,對于仁人廉士,貧窮能夠改變他們的品德嗎?”
孔子答:“改變品德還叫仁人廉士嗎?”
子貢再問:“像顏回也不會改變品德嗎?”
孔子說:“是的。”
于是,子貢便把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孔子?鬃诱f:“我相信顏回是仁人已非一日,你雖如此說,但我不會懷疑他的品德,這里邊必定有緣故。你等一等,我問個明白。”
孔子把顏回叫到身邊說:“我夜里夢見了祖先,想必是要護佑我們吧。你把做好的飯端過來一碗,我要祭奠先人。”
顏回急忙對孔子說:“老師,這飯不能敬祖了。”
孔子問:“為什么?”
顏回低頭說:“老師你曾經(jīng)說過,用手抓過的飯不潔凈,不能祭祖。剛才做飯時有一塊炭灰掉進鍋里了,我怕老師吃了不干凈的飯,丟掉又太可惜,就把它抓起來吃了。”
孔子深有感觸地說:“原來是這樣。人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今日這眼見也不實呀。因此說,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不能為一些表象所迷惑!”從此之后,孔子和眾弟子更加信賴顏回了。
顏回食墨的故事雖然已經(jīng)過去2000多年了,但至今仍在上蔡民間廣為流傳。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