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天資高,但見識少。才:才識;識:見識;寡:少。
【出處】
《晉書·孫登傳》:“嵇康又從之游三年,問其所圖,終不答,康每嘆息。將別,謂曰:‘先生竟無言乎?’登乃曰:‘子識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而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識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識寡,難乎免于今之世矣。子無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乃作《幽憤詩》詩曰:‘昔慚柳惠,今愧孫登。’或謂登以魏晉去就,易生嫌疑,故或嘿者也。” 孫登,汲郡共(今輝縣市)人,號蘇門先生,長年隱居輝縣蘇門山,博才多識,清道光《輝縣志·人物志·鄉(xiāng)賢》有記載。
嵇康常到山中采藥,留連忘返,陶醉其中,在輝縣蘇門山中遇見孫登。孫登是大隱士,他對嵇康的提問不做任何回答。稽康要離開了,他再一次問孫登:“先生就沒有什么對我說的?”孫登這次開口了,他說:“你了解火嗎?火燃燒起來會產(chǎn)生光,但是火燃燒卻不需要用光,在這個因果關(guān)系里面用光是果;人活著并擁有才華,但是擁有才華不是人生存的前提條件,在這個因果關(guān)系里面用才是果。有因才能有果,要追求最后的果就必須重視根本。所以要用光首先要有木柴來生火燃燒,才能保證光的照耀;要用才得要有見識明事理,首先要有自保之道,人活著才能夠發(fā)揮他的才華。如今,你這個人很有才華,但是不明白道理,恐怕在當(dāng)今這個世道下不會有什么好的結(jié)果。你難道就沒有什么追求么?”孫登承認嵇康有才,但是又認為他識寡。所謂識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后來,嵇康在獄自為詩自責(zé)云:“昔慚柳惠,今愧孫登。”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