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線描青花福壽康寧花卉紋小罐
清代粉彩二十四孝故事圖賞瓶
28日是重陽節(jié),記者走進洛陽樹威古瓷鑒藏博物館,挑選其中有關孝道文化的幾件藏品,與大家共賞,聽它們“講”那些孝道故事。
清代粉彩二十四孝故事圖賞瓶,繪工流暢,用色豐富,匠人巧妙地將古代二十四孝故事繪制在高44厘米的賞瓶上,雖有近50個人物,卻布局合理,顯得密而不亂。
賞瓶,是清雍正年間出現的一種瓷器造型,官窯燒造的主要用于皇帝賞賜大臣,民窯燒造的主要用于家庭陳設。賞瓶器型優(yōu)美,上面繪有圖案,一般放在家中較為顯眼的地方,便于觀賞,寓教于樂。奶奶會抱著兩三歲的孫子,指著二十四孝故事圖賞瓶上的圖案,開始講故事:“晉代的時候,咱洛陽有個叫王祥的娃子,很孝順。冬天,他繼母想吃魚,王祥就脫了衣裳,躺在河上暖冰,冰化了,跳上來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你長大了,可要像他一樣孝順啊……”
館長陳樹威說,賞瓶是舊時殷實人家才有的。對于普通人家來說,他們買不起精美的賞瓶,便會買帶有祝福之意的碗或罐子,以表達敬老、愛老之心。
明代青花碗的碗底有一個“壽”字,“壽”字里面繪著一位壽星,布局精巧,妙趣橫生。
明代線描青花福壽康寧花卉紋小罐,類似于現在的儲物罐。它做工粗糙,也沒有繁復的紋飾,只有“福壽康寧”幾個字。陳樹威說,用這種質地小罐的應該家境一般,但孝心無貴賤,同樣表達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古人尚且如此,今人更該尊老敬老,將孝道文化發(fā)揚光大。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