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同食一槽”
《晉書·宣帝紀》里說,曹操夢見“三馬同食一槽”,心里很不愉快。
“槽”諧音“曹”,“馬”暗指“司馬”,他擔心司馬氏吃了曹氏,篡奪老曹家的勝利果實。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lián)盟》里的對手戲十分精彩,曹操讓司馬懿解釋何為“三馬同食一槽”,司馬懿信口胡編,把火力引到蜀國大將馬騰、馬超、馬岱身上——這仨人姓馬,又是您的死敵,定是您夢中的“三馬”!
司馬懿藏得太深,曹操不好硬來,只提醒兒子曹丕提防司馬氏。曹丕不聽,臨終托孤,托付到了司馬懿手里。
待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時,為時已晚。
父子同心,合力奪權(quán)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的弟弟。“三馬同食一槽”,司馬懿、司馬師啃硬骨頭,司馬昭吃干抹凈。
先看司馬昭的簡歷——
公元211年出生,成年后隨父抗擊蜀漢,屢有戰(zhàn)功。
29歲時,出任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免除苛捐雜稅,獲得輿論好評。
38歲時,協(xié)助父兄在洛陽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曹魏大權(quán)。
40歲時,父親去世,跟隨兄長繼續(xù)打拼。
44歲時,兄長去世,繼承家業(yè),專攬國政。
49歲時,縱容手下在洛陽街頭弒殺魏帝曹髦,改立曹奐為帝。
54歲時,病逝,葬于偃師。其子司馬炎在洛陽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
在篡魏奪權(quán)這件事上,司馬氏一家子很團結(jié)。司馬懿、司馬師創(chuàng)立基業(yè),司馬昭成就大事。
父兄死后,司馬昭平定淮南,伐蜀勝利,占領(lǐng)漢中,圓滿完成了自己的政治使命。他的兒子司馬炎沒費吹灰之力,順手摘取了勝利果實。
要么吃相難看,要么死相難看
史書對司馬昭的評價不友善,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讓他成了狼子野心的代言人;殺害魏帝曹髦,讓他成了千夫所指之人。
從司馬昭的立場看,若不這么做,他的死相會很難看。在吃相難看與死相難看之間,他選擇了吃相難看。
魏帝曹髦本是想巴結(jié)司馬昭的,特許司馬昭佩劍穿履上殿,賜給他天子所能賜予大臣的最高禮遇,無奈司馬昭“辭讓不受”。
這讓曹髦很為難:朕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你了,你還不要,是想怎樣?
之前,司馬師廢了不聽話的魏帝曹芳,改立曹髦為帝。眼下,曹髦嗅到不祥的氣息,怕司馬昭也廢了自己。
曹髦可不是待宰的羔羊,他要奮起還擊。公元260年的一個夜晚,曹髦秘密召開會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坐受被廢之辱,你們快跟我一起討伐他!”
曹髦太天真。他不知有臥底,會一開完,風聲就傳到了司馬昭那里。司馬昭忙令手下賈充率兵戒備。曹髦率數(shù)百人進攻司馬府,在洛陽宮城門下遇到了賈充。賈充號令手下:“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司馬公養(yǎng)你們正為今日!”莽夫成濟聞言腦子一熱,沖上去殺了曹髦。
自古發(fā)動政變都是要找個理由的,即便是曹操,也得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jù)道德高地。光天化日之下殺害皇帝,簡直是把自己當活靶子擺在世人面前。
司馬昭聞訊氣急:“你們都缺心眼啊,皇帝能殺嗎?!”他趕緊召集公關(guān)力量,商討應(yīng)對之策。
最后,司馬昭把罪名推到了小嘍啰身上,強行洗白自己:“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我很悲痛!我的屬下誤殺了皇帝,我本當以死謝罪,可是考慮到這次變故,很可能危害到國家,我還是留下來安定天下吧。”
太后不得不采納他的意見,改立曹奐為新帝,誅殺成濟。在大庭廣眾之下殺害皇帝這事兒影響太壞,就連司馬昭的親叔叔司馬孚都覺得沒面子。
司馬昭病死后,曹奐把帝位讓給了司馬炎,司馬孚動輒自稱魏臣,惡心司馬炎。
司馬孚不知,歷史洪流無人可阻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腐朽,路人同樣皆知。對于曹魏政權(quán)的擁護者來說,司馬昭是亂臣賊子;對于西晉政權(quán)的擁護者來說,司馬昭是奠基人。至于老百姓,只要能過上安穩(wěn)日子,誰當皇帝都一樣。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