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將軍入名園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7/6/6 9:52:51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后來,交趾發(fā)生叛亂,塔里赤帶兵平叛,擒其匪首。接著,塔里赤又平定了贛州鐘明亮起義軍,以功升邵武、汀州新軍萬戶府達魯花赤,復改授邵武大將軍等。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塔里赤升鎮(zhèn)國上將軍、左右兩江道宣慰使都元帥,平定蔡全、潘拜、黃日明等多支起義軍。
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塔里赤改任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帥。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塔里赤死于延平驛,葬臨汝梁縣三堆山(在今寶豐縣)左之陽。元朝追封其輔國上將軍、臨汝郡公等,其父亦連亦拔都,追封為襄陽路達魯花赤、臨汝郡侯等。塔里赤之妻、洛陽怯烈真氏,封臨汝郡夫人。
蒙古貴族莊園
塔里赤有子十人、孫二十四人,又有廣大的封地和萬戶部屬,因此白蓮莊作為其府第,規(guī)模應很大,遠遠超過唐宋時期的白蓮莊。
雖然這個蒙古貴族莊園留下的文獻資料較少,但是從元朝洛陽名園的資料中,可以窺知其風貌。
著名文人袁桷(jué)在大德年間的一個春天,來過洛陽。在這里,他看到洛陽有眾多貴族園林,也看到了盛開的牡丹。他在《清容居士集》之《壽樂堂序》中感嘆道:“洛陽名園多矣,專美于后世,今何人哉!夫動靜文養(yǎng)乃成其性!”
在此前后的春天,藁郡儒學提領滕玉霄也來到洛陽,寫下了《感寓六首》,收入明朝人編的《元風雅前集》卷三。詩云:“春風如綠波,淡蕩洛陽城。高樓語錦瑟,落花泛綠酒。”
《吳文正集》是研究元朝洛陽園林的重要文獻。該書作者吳澄,至大年間(公元1308年至1311年)曾客居洛陽。該文集中的《雪香亭記》載:洛陽“地氣得其中正,民俗習于承平。故雖僅定小康之時,士大夫往往亦修治亭臺……夫洛陽之園,自昔相夸以富貴艷麗之花為甲也。”
從這些詩文中,可以推測,白蓮莊等洛陽蒙古貴族莊園,有樓宇、亭堂,有眾多花木,特別是牡丹。
白蓮莊毀于元末的戰(zhàn)火,明朝時山西移民入洛,在這里只看到一座獅子橋,于是在此建立的村莊就叫“獅子橋”。
白蓮莊初建于唐代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屢毀屢建,共延續(xù)五百余年,是洛陽存在時間最長的歷史名園之一。對這座歷史名園進行復原重建,很有必要。
[1][2]
(作者:鄭貞富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