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仲,洛陽人,生卒年月不詳,生活在唐高宗至唐中宗末期,是繼醫(yī)圣孫思邈之后的醫(yī)學名家。他善于總結治療經(jīng)驗,著《隨身備急方》,為中藥學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
診斷如神聲名鵲起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三月,武則天在神都洛陽議事,她最寵愛的大臣、宰相蘇良嗣在跪拜時突然跌倒,周身顫抖,武則天同大臣們大驚。蘇良嗣是初唐名臣蘇世良之子,性格剛直,做事果斷。當他得知唐高宗委派的宦官前往荊州征收草藥時,肆意盤剝百姓,他十分氣憤,以荊州史的身份立即下令將此人逮捕,請高宗嚴懲。武則天對他十分欣賞,因而他的官位扶搖直上,成為威望極高的宰相,連武則天的內(nèi)寵馮小寶也懼他幾分。此時他突然昏倒在地,武則天立即下令讓張文仲來診治。
張文仲認真檢查后認為,蘇良嗣由于忙于朝務,積勞成疾,病情十分嚴重。他判斷,如果疼痛擴展到心臟部位,就不可能治了。雖然蘇良嗣已立即被送回家服藥,但他的心臟部位隨后也疼痛起來,無法服藥,幾個小時后就去世了。
盡管蘇良嗣不治而終,但張文仲診斷如神,由此聲名鵲起。
在此之前,《新唐書》還記載了一件事。儀鳳三年(公元678年),唐高宗李治突然“頭眩不能視”——頭昏眼看不見東西,情況危急。張文仲診斷后認為這是風上逆而形成的,并確診高宗患有“風疾”(大概是高血壓之類的疾病)。他立即建議用針刺頭部,使之出血即可醫(yī)好。武則天聞之大怒,說張文仲圖謀不軌,下令將張文仲斬首。高宗認為不然,說:“侍醫(yī)議疾,何罪之有?何況此刻我頭疼得厲害,還是讓他治吧!”張文仲立刻以針刺頭,出血,高宗頓覺頭疼減輕,雙目也可看到東西了,大喊:“吾目明矣!”武則天自然十分高興,連說:“天賜我也!”賜給張文仲珠寶錢物,并讓他當御醫(yī)。
擅醫(yī)“風疾”名方存世
張文仲常常上山采藥,并深入鄉(xiāng)村,給百姓治病,且不收錢物!短妻浴吩,經(jīng)張文仲治好的病人超過千人,他被人稱為“神醫(yī)”。
張文仲的醫(yī)學知識廣博,特別擅長“風疾”治療。武則天下詔讓他出面召集天下名醫(yī),撰寫治療“風疾”的藥方。在緊張工作后,他總結出“風疾”128種,能引起疾病的“風”80種,同時開出治療各種“風疾”的藥方,認為除“腳氣”“頭風上氣”等需不停服藥外,其他“風疾”要依據(jù)病人的身體狀況,在得病初期及時服藥,以“風氣通即可”。后來張文仲撰寫藥方18個,呈報武則天。這些藥方在中國醫(yī)療史上獨樹一幟。
張文仲一生行醫(yī),勤勤懇懇,為后人留下《隨身備急方》。他到晚年又擔任尚藥奉御一職,成為職位最高的御醫(yī)!杜f唐書》載:“自則天、中宗后,諸醫(yī)咸推張文仲等為首。”
由于張文仲的努力,唐代醫(yī)學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日本、朝鮮等國醫(yī)學界也傳誦張文仲之名,并將其著作翻譯成多種語言,澤及后人。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