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將每個家庭的家風匯聚,就能形成范圍更大的村風、鄉(xiāng)風乃至縣風、市風……最終形成的,是引導(dǎo)整個中華民族向善向上的中國風。
家風之根滋養(yǎng)國風之樹。習(xí)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diào)家風建設(shè)的重要性,“領(lǐng)導(dǎo)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lǐng)導(dǎo)干部作風的重要體現(xiàn)”“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領(lǐng)導(dǎo)干部要把家風建設(shè)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要培育良好家風,從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源頭活水”,是可行的,更是必然的,因為其中關(guān)于家風有著極為豐富而價值極高的養(yǎng)分。對文化積淀深厚、名家賢士輩出的洛陽來說,尤其應(yīng)如此。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即日起,本報推出《洛陽歷代家風故事》欄目,從歷史長河中采擷朵朵浪花,為您建設(shè)良好家風提供有益的啟迪,也借此推動我市社風建設(shè)及黨風、政風建設(shè)。敬請垂注。
“成王封伯禽于魯”。
這是發(fā)生在3000多年前西周的事兒,周成王要將魯國的土地封給伯禽。
伯禽是誰?周公的兒子,成王的堂兄或者堂弟。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之“元圣”。因其封地在周,故稱“周公”或“周公旦”。
周公跟洛陽的關(guān)系太密切了,他指揮營建的成周,就是西周時期的洛陽;他對整個華夏文明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制禮作樂”,就完成在洛陽。
這樣一個位高權(quán)重的大人物,兒子要外出做官,會怎樣送行呢?大擺筵席舉家歡慶接受百官祝賀?大擺儀仗送兒赴任沿途接受高接遠送?
周公沒這樣做。他送給兒子的,是情真意切、用心良苦的家訓(xùn)。
語重心長
周公是這樣語重心長地教育兒子伯禽的。
“你到了魯國,千萬不要怠慢、輕視人才。我現(xiàn)在夠厲害了吧,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攝政輔佐天子,就這我還經(jīng)常害怕因為怠慢而失去人才!”
“德行寬容,而用謙遜來保有它的人,必定尊榮;封地遼闊,而以節(jié)制自己而保有它的人,必定安寧;官顯祿豐,而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貴;人口眾多、軍隊強大,而用敬畏來保有它的人,必定不敗;聰明睿智,而用謹慎來保有它的,是真明智;博聞強記,而以不賣弄來保有它的人,是大智慧。”
以上六條,是周公畢生推崇而踐行的“謙德”。他告訴兒子:“就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的人,也必須擁有這樣的美德;反之,失去這種美德則可能失去天下甚至喪命,夏桀、商紂王就是這樣。”
笞兒諫侄
良好家風的形成,絕不僅僅是特定時刻發(fā)表一番冠冕堂皇的“老人言”就可大功告成的。
周公始終將家風建設(shè)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伯禽趨跪”典故。
伯禽去見父親,但見了三次被父親揍了三次。他郁悶、委屈,就向一個叫商子的人請教。
商子告訴伯禽,南山的陽面有一種樹,叫作喬木;北山的陰面有一種樹,叫作梓木。你何不去看看呢?
雖然有點摸不著頭腦,伯禽還是去看了。
他看到,喬木生得很高,樹是仰著的;梓木長得很低,樹是俯著的。
商子教育伯禽,喬木仰起,就是做父親的道理。梓木俯著,就是做兒子的道理。
伯禽恍然大悟。第二天,他又去見父親,一進門就快步上前,一登堂就跪了下去。
周公稱贊兒子懂事了許多。
歷史上,還有一個更為著名的“桐葉封弟”典故。
周武王駕崩,周成王繼位。成王年幼,周公攝政。
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叔虞在宮中玩耍。成王隨手從地上撿起一片桐葉,剪成玉圭狀遞給叔虞:“我封你做唐國的諸侯。”
史官將這件事告訴了周公。周公問成王:“你要分封叔虞嗎?”成王說:“我那是鬧著玩的。”
周公很認真地說:“天子無戲言啊!”
后來,成王正式封叔虞為唐國的諸侯。
以身作則
在家風建設(shè)上,周公時時處處注重以身作則,“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就是這樣的典故。
正在洗澡的時候,有人有要緊的政事匯報,周公趕緊停下,用手握著散開的頭發(fā),直到聽完匯報,做好決策;正在吃飯的時候,聽到報告說有賢士求見,周公就趕緊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慌忙地去接見。
一滴水映射出周公勤政敬業(yè)、求賢若渴,為國殫精竭慮的光輝。要求子侄們做到的,他自己率先做到了;要求子侄們做好的,他自己率先做好了。無怪乎曹操在《短歌行》里贊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碩果累累
良好的家風如陽光雨露,使家風之樹根深葉茂、碩果累累。
周公自己不用說了,他可以受之無愧地接受西漢賈誼的評價:“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guān)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成王,被譽為“中國歷史上一代明君”,周朝在他和兒子周康王統(tǒng)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余年不用”,史稱“成康之治”。
伯禽,在父親的教導(dǎo)和家風的熏陶下,堅持以禮治國,在位46年,魯國的政治經(jīng)濟出現(xiàn)欣欣向榮的新局面,魯國也因此享有了“禮儀之邦”的美稱。
叔虞,勵精圖治、聰明能干,到了唐國后帶領(lǐng)百姓興修水利,改良農(nóng)田,在他的帶領(lǐng)下,唐國百姓很快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周公的家風建設(shè),誰能說與周祚八百年沒有關(guān)系呢?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