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東流去 不老石墓潭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28 16:03:46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村民千方百計保護石墓潭
張國防是后古城村的老教師,曾多次保護石墓潭而被村民們尊稱為“文物保護員”。
“石墓潭因潭深魚多,多次曾險些被毀掉。”張國防告訴記者,1967年的一個夏天,后古城村突然來了一群年輕人,他們乘坐著大卡車,帶著炸藥罐,準備找水深魚多的地方炸魚,當時已經(jīng)“靠邊站”的村干部周明遠上前制止,告誡這群年輕人:炸魚對石墓潭旁邊的大石壩危害很大,如果把炸藥投進深潭,很可能釀成人身事故。這群年輕人還是不聽,后來廣大村民紛紛上前阻止,這些年輕人才悻悻而去。
前些年的冬天,不斷有人趁夜深人靜時在石墓潭旁邊偷偷炸魚,張國防就帶領村民進行巡邏,一旦發(fā)現(xiàn)有炸魚行為,就和村民們一起上前制止。2007年,沙河里挖沙行為嚴重,沙河北岸的一群挖沙者盯上了石墓潭北河里的沙,五六個沙場一起開挖,根本不管挖沙對石墓潭和石壩的危害。他們白天在大石壩的對岸挖沙,夜里就把抽沙船開到石墓潭附近繼續(xù)抽沙。在張國防等人的建議下,后古城村村干部組織黨員群眾晝夜輪流值班,制止抽沙船濫采亂挖行為,確保了石墓潭和石頭嶺的安全。
城里人垂釣的好地方
石墓潭上方的河堤上,到處是郁郁蔥蔥的草木,中間夾雜著幾棵酸棗樹。記者沿著石階緩緩而下。草木掩映之中,仍能看見一排排褐色的大石頭。“這些大石頭,傳說是當年楚平王從葉縣講武臺運過來的。”后古城村現(xiàn)任村支部書記常田增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塊塊巨石緊緊相挨,層層石階相錯,向南形成斜坡,石塊之間只用泥沙結合。小的有幾百斤,大的有幾噸重。河堤上,幾塊法治文化宣傳欄一字排開,與灰褐色的石磚堆砌成的城墻交相輝映,中間夾雜著各種花木,景色宜人。“這里記載的就是關于石墓潭的傳說。”常田增指著一塊法治宣傳欄里的文字告訴記者。
石墓潭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風雨,又在新世紀煥發(fā)新姿。去年,后古城村成為市司法局的定點幫扶村。該局先后幫助后古城村整修村內道路,新建起文化大廣場,并在河堤上栽下了綠化樹,樹立起法治文化宣傳長廊。“這段土路變成了水泥路以后,漯河市里的、平頂山市的垂釣愛好者都開著車來這里釣魚。”該村村委委員張進平告訴記者,以前石墓潭在中原地區(qū)很有名氣,緊鄰北舞渡大渡口,很多商人的車馬隊在北舞渡過渡口后,再向西走到石墓潭歇息。
記者看到,在河里的層層石頭上,幾名垂釣愛好者正在陣陣涼風中垂釣。“我今天上午就過來了,周末晚上就待在這里,不回去了。”一名來自平頂山市的垂釣愛好者告訴記者,他經(jīng)常周末在這里釣魚,并且很有收獲。這次他們總共來了五個人,晚上也在石墓潭旁邊釣魚。
[1][2]
(作者:網(wǎng)絡來源 責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