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的名字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6/12/28 15:48:49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每個翻漢語字典的人,不管翻的是《新華字典》《康熙字典》,還是《漢語大字典》等,都應(yīng)該感謝一個人。不翻字典,只要你識得漢字,都繞不開一個人。甚至可以說,只要是中國人,你都受著一個人的恩澤。
這個人就是許慎。
許慎,字叔重,東漢著名經(jīng)學(xué)家、文字學(xué)家。他的影響力為什么如此之大?因為他創(chuàng)造性地撰寫了漢字學(xué)的奠基之作《說文解字》,被稱為中國的“字圣”。
我以前知道《說文解字》,知道許慎,卻不知道他的家鄉(xiāng),就在漯河市。
5月底,我參與“河南雜文名家走進漢字文化名城漯河”活動,來到漯河市。這里有最早的文字符號賈湖契刻,最古老的吹奏樂器賈湖骨笛,有篆書楷模彼岸寺碑,有漢隸典范三絕碑刻。但即使沒有這些又如何?漯河不算大,許慎一個人的光輝,足以鋪滿這座美麗的城市!如今,走在漯河的任何一個地方,你都會感覺到這種光輝的照耀。
那么,就讓我們來聊聊許慎吧。
慎,《說文解字》的解釋:“慎,謹也,從心,真聲。未有不誠而能謹者,故其字從真。”
不知道許慎當(dāng)年編字書,當(dāng)解釋到這個字時,是怎樣的心情。他一定盯著這個字想了許久。黃暈的燈光下,他揉揉酸澀的眼,捶捶因久坐困痛的腰,收拾收拾偶爾也會倦怠的心,以更加恭敬的心情,重新進入狀態(tài)。時已四更,誰家早醒的雞,已啼響第一聲……
他感覺,“慎”字于他,與其說是勵志,不如說更像一種“天降大任于身”的宿命。雖然也許,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斗室中苦思象形字時,世界其他象形文字的命運。
在他的年代,古埃及的圣書體,經(jīng)波斯人、馬其頓人、希臘人的輪番抹殺,正漸入尾聲,于二三百年后徹底被棄,湮滅于時間的大荒;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的楔形文字,比古埃及文字更滄桑,也更悲慘,恰恰就在那時完全消亡,如一顆隕石滑過天空,發(fā)著弱而凄厲的哨音;美洲的瑪雅文字,雖然正在生成,似乎可喜可賀,但七百年后,也被雨林吞沒,和瑪雅人一樣,從此變成人類的一個謎;古印度的印章文字,早消失了一兩千年,變成奇怪的天書。
他不知道,一定不知道,因為喜馬拉雅山太高,帕米爾高原太險,蔥嶺和沙漠太浩瀚,海路又太遠。他如果知道,一定會長嘆一聲,無比惋惜。文明的標(biāo)志之一是文字,文字一旦消失,文明也隨之風(fēng)飄。
他如果能預(yù)知未來,也一定會無比欣慰,因為中華文字,于兩千年后,在我這個小女子寫文的時刻,是不斷生長著、有連續(xù)性的文字。這種連續(xù)性,固然跟地理位置等諸多因素有關(guān),也與他的辛苦成果密不可分。他正在做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接過倉頡的火把。
我這個小女子,對字的把握,也源于他編纂的字書。但在文章中,小女子也常愛望字聯(lián)想,如“茶’字,上面草,下面木,綠瑩瑩,“人”站中間,從頭到腳,神清氣爽,散著仙氣。
有的字很唯美,比如“朵”。它從“幾”從“木”,一棵樹,挑著個鼓囊囊的花,很碩大的樣子,像早春的玉蘭,沒有葉只有花,在枝頭鴿子似地臥著。倘一伸手,摘了那花,它就變成了“木”,赤條條地,很光棍。
打住打住,再亂解釋,許先生一定不太高興,會大叫一聲:“慎也,慎也!”
他肯定會想到一個人,對了,倉頡!
許先生人生的第一本識字書,就是《倉頡篇》。關(guān)于倉頡,他在《說文解字》的序言里這樣說,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圣人。”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
據(jù)說倉頡長著雙瞳四個眼,仰觀星相,俯瞰萬物,能從中受到啟迪,創(chuàng)造象形文字。有一次,倉頡跟隨黃帝走到洛河邊,見靈龜負書,知是天意,立馬停下來,造字無數(shù)。倉頡造字,結(jié)束了中華民族的結(jié)繩記事,無量功德。
其實,許先生知道,倉頡只是古文字的整理者。現(xiàn)在,他做的,也是整理解釋文字,雖然不敢與倉頡比肩,但也是為了倉頡之字無限綿延,不被別有用心者、不知真相者亂用。
他那個年代文字非;靵y。一方面,文字經(jīng)過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的演變,本身就容易歧義。另一方面,秦始皇也難脫其咎,他雖然統(tǒng)一文字有功,但也放了一把熊熊大火,燒掉了許多典籍。秦朝在一把火后跟著消亡,給后人留下無盡爭論。
(作者:網(wǎng)絡(luò)來源 責(zé)任編輯:12301-3)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