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繡之中訪國花 ——雀金繡與牡丹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5/5/22 17:54:35 來源:洛陽市旅游局 點擊次數(shù):
牡丹因為色彩豐富、種類甚多,因此在雀金繡藝術中也是難度較大的。完成一幅作品所要用的針法,首先取決于繡品的圖案,然后根據(jù)圖案設定繡品的表現(xiàn)形式,根據(jù)表現(xiàn)形式選用不同的針法。使用的針法有幾百種:平針繡、虛實繡、亂針繡、米字繡等,針法不同,表現(xiàn)出的圖案風格也會不同,所以選擇針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匠人的心領神會和藝術上的深厚造詣。
雀金繡的針法變化多端,比較獨特的有三種:一是雕塑繡,如表現(xiàn)牡丹的立體形象,作品呈現(xiàn)雕塑的效果;二是線條繡,是雀金繡的獨特魅力所在,可以把牡丹葉等圖案勾勒得栩栩如生;三是拐子繡(又名辮子繡),此針法很需要技巧,用兩根金線走成鱗型狀,特別有靈性,牡丹花蕾就是用此技法繡成的。
配線是一種獨特工藝,根據(jù)繡品要取得的不同效果,使用粗細不同的配線,配線除使用金縷線和雀羽線外,也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圖案來選擇其他繡線。從當代雀金繡的幾幅牡丹題材作品看,大多使用了緙金技法,就是將頭發(fā)細的金縷線作為緯線刻繪文字,有時也會緙制出彩色圖案,以配金縷繡構圖使用。緙繡技法包括平緙、摜緙、勾緙、搭梭、結、短戧、包心戧、木梳戧、參和戧、鳳尾戧、子母經(jīng)、透緙、三藍緙法、水墨緙法、三色金緙法、緙絲毛、緙繡混色法等!痘ㄩ_滿屏》中的一首詩,就是用緙金技法繡成的。
雀金繡藝術沒有失傳,純屬偶然。王麗敏的奶奶是民國時期王氏仁山堂唯一全面掌握雀金繡技法的繡女,王麗敏從小跟隨奶奶學藝,后來讀大學和研究生時,學的工藝美術,又廣拜名師,終于使這門古老技藝得到傳承,并發(fā)揚光大。
30多年繡女路,步步走來不尋常。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洛陽雀金繡研究院已經(jīng)成立,王麗敏任院長,她正在加強雀金繡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并開辦了雀金繡培訓班,洛陽雀金繡有可能將形成一個大的文化產(chǎn)業(yè)。
[1][2]
(作者:鄭貞富 責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