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千余名來自海內外的丘氏宗親,身著橙色馬夾,把鄭州市青少年宮裝扮得異常艷麗奪目(如圖)。據(jù)悉,來自東南亞及我國港臺、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浙江、江蘇、河南等地的他們全部姓丘,這次來河南除了到祖居發(fā)祥地尋根祭祖聯(lián)誼,還將赴衛(wèi)輝姜太公故里拜太公墓 ,計劃到偃師市投資建立中華河南堂文化園,讓海內外丘氏后裔回到河南祖居地的時候,有尋根祭祖的文化場所。
中華丘(邱)氏宗親聯(lián)誼總會在香港注冊,于2002年9月在深圳市正式成立。目前全國范圍內以縣市為單位已經(jīng)成立了400多個分會。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已經(jīng)成立分會的縣市已經(jīng)涵蓋丘氏總人口的60%左右。
丘(邱)姓掌故
資料記載,西周初年,姜太公呂尚作為開國功臣,被封于齊,建立齊國,定都營丘。太公受到國人擁戴。后因故將營丘改稱臨淄,太公之子木懷念都城故稱,遂以地為氏,人稱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為得姓始祖。
以丘為姓的宗族,后來大多數(shù)都改了邱姓。滿清入關以前,這個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時的“丘”與“邱”通用)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時,由于避諱孔子的名號,下令把“丘”一律改為“邱”姓。民國初,一部分恢復為“丘”,近代詩人邱逢甲倡議復丘姓本字,他首先將本人姓名寫作丘逢甲,閩、粵邱姓族人也紛紛響應改邱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繼續(xù)沿用邱字。結果現(xiàn)在的邱姓人士隨處可見,而以丘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