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簡而言之,就是我們供奉在廚房的神仙。灶王到底是誰,民間有很多種說法。單在河南,至少流行著三種說法。
一說,灶王爺?shù)脑褪腔鹕褡H。祝融,我國原始社會末期最著名氏族領袖之一,叫“重黎”。黃帝的曾孫帝嚳在位時,在新鄭,封祝融為火官。祝融教會了人民使用火,為民造福,被后世尊為火神。
灶王爺跟廚房、灶臺有關,灶里有火,火由火神祝融掌管。所以,按著這個思路,說祝融是灶王爺?shù)脑偷挂餐。只是,祝融生活的年代離當下確實太遠,有點高冷,另一種說法則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
固始人認為,灶王爺?shù)姆采硎且粋叫張萬良的負心漢。張萬良娶了臨村貌美賢淑的女子郭丁香做媳婦,丁香勤儉持家,日子越過越好,成了村里的“首富”。人怕出名豬怕壯,這一富,引起了張萬良表嫂的嫉妒。
表嫂勾結算命先生,誣賴郭丁香命中帶煞。張萬良一怒之下休了妻,另娶了表嫂的娘家人。丁香被休后,傷心欲絕,在跳河自盡之時,被范三郎救起。倆人結為夫婦,很快過上了發(fā)家致富的道路。
張萬良和新媳婦則坐吃山空。一日,張家大火,張萬良人財兩空,從此乞討度日。一日,討到了范三郎門下。張萬良一眼看見丁香,頓時羞愧難當,一頭栽入范家廚房的灶臺,成為了灶神。
第三種說法更神奇,說灶王其實是《封神榜》鎮(zhèn)守澠池的大將張奎。
在省外,流傳的版本就更多了。有的說灶王其實是位老婦,我們祭灶王就是感謝她在炊事方面立下的功勞;也有人說灶王其實是位美女?傊,說法太多,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這些說法其實都反映了一個問題:灶王爺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組合。在后世演變的過程中,喜歡好事成雙、圓圓滿滿的中國人,給灶王爺找了個老伴兒——灶王奶奶。很多木板年畫上都是兩人一起出現(xiàn)。
也許是怕他老人家孤單,也許,是和人們的社會認知有關,認為灶上的事始終離不開女人,于是,干脆在給灶王爺安排個媳婦吧。畢竟,玉皇大帝還有王母娘娘陪著呢。
灶王爺沒那么好糊弄
由于南北差異,全國的祭灶時間不太一樣,北方大多放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則是二十四。以前,祭灶是大事,步驟都非常有講究。
首先,得“請”一幅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恭恭敬敬掛在廚房。不但如此,還要在供桌擺上紅棗、核桃、柿餅、灶糖等四盤“干果”,前三樣可隨機變化。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灶王爺吃了又黏又甜的灶糖,多說幾句好話是肯定的。所以,灶王爺畫像兩邊都會自帶一副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灶王爺畫像仍然可以買到,但是,現(xiàn)在人祭灶也僅僅止步于此。其實,祭灶的重頭戲在“祭”的儀式上。
儀式一般安排在晚上。主祭人抱著公雞,跪在灶爺像前;燒罷香表,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高喊一聲“領”,然后用酒澆雞頭。如果雞頭撲棱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如果雞頭紋絲不動,那就再澆一杯,直到雞撲棱為止。
在很多地方,對主祭人的性別是有要求的。河南人說:“男不祭月,女不祭灶”,如果家里沒男人,請鄰居幫忙。但也有例外,在安陽,婦女也可以當主祭。
家里若有在外的游子,這一天是不祭灶的,到了年三十才把灶王爺?shù)南褓N上。因為灶王爺是要數(shù)數(shù)你們家有多少人,好上天去回報。二十三這天,很可能有人還在外地,家里是不團圓的。
灶王爺咋上天呢?神仙都得有個坐騎啥的吧?
河南人普遍認為是雞,所以祭灶要抱著公雞;在山西、山東,灶王爺騎紙馬;江浙一帶認為是蘆葦扎成的馬;而在越南,灶王爺騎鯉魚,這大概與越南水多有關吧。
還有一種更加鬼畜的說法,灶王爺騎的是一只蟲,叫灶馬,成語“蛛絲馬跡”的“馬”指的就是它。灶馬學名叫“突灶螽”,長得很像蟋蟀。今年我應該無法直視灶王爺了,因為他可能是這樣。
廚房神過節(jié),吃點啥?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