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棚花鳥逐時新,活色生香可奪真。
近世寫生誰好手?熙荃畫意屬針神。”
古人提及汴繡詩文全是溢美之詞。詩文中所講的汴繡也稱宋繡,起源于宋都開封。宋朝時期的京都開封,從女兒家的閨中之作到遍布大街小巷的繡坊,刺繡工藝十分流行。
皇家起點的大宋“宮廷繡”
上自天子的“乘輿服御”,下至東京市民“賓客祭祀用繡”,皆為汴繡。依照《東京夢華錄》的記載:800多年前,相國寺是東京最大的繡品交易市場,“近佛殿占兩廊皆繡姑賣繡作”。飯莊酒樓也是“珠簾繡額,燈光晃耀”,到處是“彩樓相對”、“繡簾相招”、“錦繡交輝”的景象。
北宋朝廷還在宮中設有"文繡院",集中當時最優(yōu)秀的繡工專為皇親及朝中大臣繡制朝服、工藝品。繡畫、繡額、珠簾、繡傘、繡毯以及皇室用的御袍、龍旗……工藝精細、生動逼真的“文繡苑”繡品也被冠以“皇繡”、 “宮廷繡”之名?梢哉f,具有“皇家身世”的汴繡是中國最高起點的刺繡,推動著當時全國刺繡工藝水平的發(fā)展。北宋滅亡后,朝廷的繡匠被帶至南方,宋繡也隨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轉移而傳于南方,也正因此,今天的蘇繡和顧繡,都與宋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隨著宋朝南遷后,汴繡也由此日漸衰落,如滄海遺珠般扎根于開封民間,并被代代相傳。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