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放在菜攤上的“蓮鶴方壺”仿制品。 河南博物院供圖
國慶假期,鄭州市金水區(qū)緯四路農(nóng)貿(mào)市場和往常一樣,一派繁忙景象。大門兩側(cè)懸掛的國旗迎風飄揚,洋溢著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
10月3日,記者走進農(nóng)貿(mào)市場,一幅展板“菜市場里的博物館”映入眼簾,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正在這里舉行,來自河南博物院的眾多文物仿制品擺在了菜攤上,吸引眾人圍觀。
“你看,這是‘蓮鶴方壺’,這一排放了好幾種呢,每天有不少人來‘尋寶’。”攤主李師傅熱情地向記者介紹。
只見“蓮鶴方壺”緊挨著彩椒和番茄,“賈湖骨笛”橫臥在茄子和菌菇間,“綠釉立姿陶狗”被一圈蔬菜圍繞,“青銅神獸”在生姜和大蒜中“吐舌”……這些文物仿制品以接地氣的方式融入菜市場。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原本只是來買菜的市民看到展品后,欣喜地拎著菜籃子開始拍照打卡;慕名而來的年輕人,穿梭在各個菜攤,找尋置身其中的展品,走時也拎上一袋蔬果;跟著家人買菜的小女孩踮著腳尖看“婦好鸮尊”旁邊的展簽,了解女將軍婦好的故事。不少菜攤攤主興高采烈地到處“串門”,看看別家攤位放了什么寶貝展品。鄭州市民張先生專門帶孩子來看展覽,他說:“這種形式非常有趣,讓孩子在感受煙火氣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厚重的歷史文化。”
近幾年,河南博物院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文化輸出水平,青玉人首蛇身飾、粉彩荷花吸杯、綠釉立姿陶狗等文物紛紛“出圈”,讓文物以更生動有趣的方式融入大眾生活。
“這次展覽是想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活動,讓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市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是河南博物院在文化傳承與文化賦能方面的一次成功實踐。在這里,展品不再是高冷的陳列,而是化作了舌尖上的滋味、手中的觸感、耳畔的故事,讓市民深切感受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魅力。”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員說。
博物館承載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和歷史,它珍藏著過往的輝煌與智慧,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菜市場承載的是一座城市的人情和生活,這里不僅是食材交易的場所,更是城市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滿載著煙火氣與溫情。博物館與菜市場,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空間,融合著城市的文化脈絡(luò)與生活溫度。
鄭州市市場發(fā)展中心也在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新建農(nóng)貿(mào)市場都配備了中央空調(diào),有共享廚房、兒童游樂區(qū)等多種業(yè)態(tài),不斷滿足群眾的多元化需求。
“讓菜市場不僅是買菜的地方,也成為滿足民眾精神需求、提升幸福感的載體。”鄭州市市場發(fā)展中心金水市場分中心黨支部書記李剛說。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