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考古工地、在展廳欣賞展覽、動手體驗傳統(tǒng)文化、聽考古一線工作人員講座、親手觸摸文物……記者從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備下的“五一文化大餐”成功吸引近4萬名省內(nèi)外觀眾參與,大家在動腦、動手、動眼、動耳等互動性強的活動中“動起來”感知中華文明,樂享考古文化盛宴。
量身定制活動主打“動起來”
五一勞動節(jié),動手體驗樂趣妙。5月1日至5日,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二樓報告廳,一項項互動性強的文博體驗活動讓五一假期的博物館熱鬧非凡。做豆畫、繪花瓶、巧拼裝、畫國畫……市民們動手參與、親手體驗非遺傳承和傳統(tǒng)文化,贏得參與觀眾好評連連。
繪花瓶,素坯搖身變彩陶。 一件件未上釉的瓷器在活動參與者手中翻轉(zhuǎn),隨心創(chuàng)作的圖案讓素坯勾勒出獨有的色彩,素坯花瓶彩繪活動的舉辦讓好奇文物、喜歡瓷器、熱愛繪畫的人們在考古博物館里相遇。
小朋友體驗傳統(tǒng)文化活動
除了參與動手活動,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還推出了“鼉鼓逢逢”商代銅鼓體驗展。來自安陽的陳女士一邊敲擊,一邊贊嘆道:“這銅鼓真精美!”銅鼓上,鸮、蟬、饕餮、鱷魚紋、目雷紋惟妙惟肖,讓前來現(xiàn)場的觀眾流連忘返,人們紛紛敲擊銅鼓,傳遞好運與平安,感受快樂、傳承文化。
此外,五一期間,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還推出了“文物與你‘零距離’”活動,在考古博物館報告廳展出了10余件不同時代、器形的文物。在專家的講解指導(dǎo)下,觀眾不但可以上手觸摸,與文物“親密交流”,在5月4日當天,還可免費領(lǐng)取彩泥,捏制出自己喜歡的文物。
考古工地煥新亮相主打讓觀眾“樂起來”
“考古工地也能露營了!”這個五一假期,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精心策劃與準備下,一片片“煥新登場”的考古工地,引來了許多市民的積極參與。在鞏義雙槐樹遺址考古工地草坪上的帳篷、等待市民打卡的攤位、琳瑯滿目的非遺文創(chuàng)以及飄香在外的咖啡鋪將“考古工地”改造成了“度假勝地”,吸引市民在邁入遺址前就在這片“露營區(qū)”休閑打卡。
除了帳篷和露營,草坪上孩子們拿起“探測器”搜尋金幣、攤位前人們排隊享用咖啡、印著“鄭州考古”標志的非遺文創(chuàng)吸引著群眾拿起手機拍照打卡……小型織布機、繪制彩陶、修復(fù)文物等小活動散布于各個角落,人們享受野外、放松游玩的氣氛從清晨到午后,絲毫不減。
增強考古公眾傳播主打帶市民“學(xué)起來”
五一假期,在田野、在工地的一線“專家”紛紛下場,帶領(lǐng)市民朋友從根源認識文物、從源頭結(jié)識考古。
在鞏義雙槐樹考古工地,人們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邁過“一門三道”遺址,感受數(shù)千年前先民院落構(gòu)造;在滎陽青臺遺址,講解員在高臺斷崖剖面前講述著歷史文化沉積的厚重,并將一層層帶著編號的夯土歷史,為在場群眾娓娓道來;在大河村遺址旁,遠在仰韶時期的地震痕跡將千年前人類社會的面貌封存,并讓后人細細端詳。
除了考古現(xiàn)場的實地講解,“考古人講考古”公益講座將“課堂”送到市民身邊。登封唐莊宋代壁畫墓、書院街出土的“金覆面”,仰韶、龍山時期的陶器成了考古人們展現(xiàn)專業(yè)知識的舞臺。從洛陽鏟的使用、探方的準備、文物保護的細節(jié),到金覆面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nèi)涵,前來聽講的群眾紛紛感嘆道:“這些內(nèi)容甚至在大學(xué)的歷史課本上都學(xué)不到。”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