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宮文化園牡丹綻放 段萬卿 攝
第一個變化當屬花開新色彩。
牡丹綻放的時節(jié),也是“護花使者”沈改霞最忙碌的時候。“不僅僅是‘什樣錦’,我們園里還有‘不可能的夢’。”沈改霞開玩笑說,“常年田間作業(yè)、風吹日曬,我是自帶花香的農(nóng)民。”
和沈改霞一樣為花忙碌的,還有王城公園的保安小哥。
王城公園的“金絲貫頂”牡丹,成為賞花“頂流”;▔,游客排百米長隊是常態(tài),耗時2個小時只為一睹芳容。出于安全考慮,保安小哥在花叢邊為游客免費“代拍”。“這是誰的手機?”“我的!別弄混!”……保安小哥像極了明星經(jīng)紀人,忙得腳不沾地。
洛河邊的中國國花園,今年也有了新靚色。該園副主任姚孝祺介紹,牡丹花在往年九大色系的基礎上,引進了橙色牡丹,圓滿解鎖“十全色系”新成就。
第二個變化是游客新體驗。
3月以來,抖音上的洛陽“賞花”“牡丹”相關預售訂單環(huán)比增長386%,洛陽也登上“抖音10大熱門賞花城市”榜首。
數(shù)據(jù)背后,是實實在在的吸引力。在洛邑古城景區(qū),古色古風的街區(qū),偶遇傲然挺立的牡丹,身著漢服的游人駐足觀賞。
“古都洛陽與漢服有著極強的適配性,漢服+牡丹,是輕松出片的關鍵。”洛邑古城市場營銷經(jīng)理程俊暉介紹,“流行漢服穿搭的城市沒有牡丹特色,其他以牡丹聞名的地方?jīng)]有漢服的熱潮,只有在咱洛陽,大街小巷牡丹盛開,穿漢服的人在賞花,花兒又何嘗不在賞著漢服秀呢?”
位于老城區(qū)的“玉兔說”漢服館,因“復原妝”在小紅書“圈粉”。漢服店老板緊跟市場需求,“今年牡丹文化節(jié),我們在復原妝造的基礎上,推出牡丹簪花妝造,許多外地游客專程前來拍攝漢服寫真。”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片區(qū)牡丹綻放 段萬卿 攝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片區(qū),是洛陽古都文化體驗區(qū)的核心片區(qū)。這里的牡丹不靠數(shù)量取勝,而是通過巧妙的設計與搭配,讓牡丹的嬌艷與應天門的宏偉交相輝映。記者拿出手機檢索,應天門景區(qū)的實景演出,在各平臺上一票難求。
文明新風尚,是第三個顯著變化。
牡丹文化節(jié)期間,洛陽“花式”寵客。外地車輛違停只提示、不處罰;景區(qū)周邊隨處可見免費茶水鋪、高鐵站幫運行李的青年志愿者、牡丹園內(nèi)自豪講解“洛陽紅”的市民、畫牡丹扇子免費送給孩子的大姐……政府職能部門帶了頭,市民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城市實現(xiàn)了“文旅出圈”的自我驅(qū)動。
4月18日,記者從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獲悉,今年4月1日至15日,洛陽市共計接待1016.4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78.44億元,同比2023年分別增長16.4%和27.65%。
“一朵花”驚艷神州大地,醉了四方賓朋,富了一方百姓。
物質(zhì)文明提升了,城市精神文明也在潛移默化間浸潤。以城市“微改造”為主思路,洛陽把群眾感受作為關鍵核心指標,老舊小區(qū)改造得亮堂整潔,鄰里中心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城市社區(qū)“10分鐘健身圈”……洛陽高質(zhì)量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新風浸潤在一草一木、一街一景。
瀲滟春日,花開爛漫處,衣袂翩躚,詩意盎然。第41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的主題是“牡丹花開又逢君”,行走在洛陽街頭,“逢君”的期望與熱忱無處不在。
一花、一節(jié)、一城,如今的洛陽,正以“顛覆性創(chuàng)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理念,持續(xù)激活新文旅、培育新產(chǎn)業(yè),讓文化自信、城市品牌更加熠熠閃光。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