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河南共有兩個項目入圍“十佳案例”,一個項目入圍“優(yōu)秀案例”,“十佳案例”、“優(yōu)秀案例”入圍總數(shù)量位居全國前列。
【消息】河南倆項目入圍 位居第一方陣
據(jù)悉,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旨在宣傳推廣考古遺址在保護、管理、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經驗,為進一步提升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利用水平提供全國范例,擴大考古遺址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顒幼2023年9月啟動以來,得到全國考古遺址地的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
隋唐洛陽城九洲池遺址
終評會上,來自考古院所、博物館和高校等機構的11位專家,通過聽取匯報、綜合評議和投票推薦,最終遴選出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十佳案例和優(yōu)秀案例。
在入圍的“十佳案例”中,洛陽市文物局的“隋唐洛陽城大遺址保護與城市發(fā)展和諧共處”、舞陽縣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的“探源賈湖文化尋根中華文明”榜上有名。而在十個“優(yōu)秀案例”中,安陽(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的“往事越千年 曹操高陵遺址保護展示項目”上榜。
賈湖遺址博物館
在“十佳案例”中,河南、浙江、湖北分別有兩個項目入選,江西、山東、廣東、四川分別有一項入選。而在十個“優(yōu)秀案例”中,除浙江入選兩個之外,河南、廣東、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湖南、新疆分別有一個入選。
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
縱觀此次評選,“十佳案例”“優(yōu)秀案例”的入圍總數(shù)量,河南位居全國前列,充分彰顯了河南文化大省、文物大省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凸顯了河南在考古遺址保護展示方面的突出成就,其經驗和做法給業(yè)界帶來了深刻啟示。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
去年接待游客400萬人次
隋唐洛陽城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唐宋沿用,城址面積約47平方公里,其規(guī)劃理念和城市布局,在中國古代都城建筑史上地位極其重要,對后世和東亞城市規(guī)劃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近年來,洛陽市著力打好“盛世隋唐牌”,積極探索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新形態(tài),努力實現(xiàn)大遺址從“保起來”、“美起來”到“活起來”的新跨越。
據(jù)悉,洛陽始終堅持保護第一,規(guī)劃先行,該市三期城市總規(guī)采用“跨過洛河建新區(qū)”模式,避開22平方公里的隋唐城里坊遺址,有效保護了城址格局。
2007年以來,洛陽市累計投資80億元用于隋唐洛陽城的征遷和環(huán)境治理。按照“一址一策”的系統(tǒng)性展示手法,對宮城核心區(qū)應天門、天堂明堂、定鼎門、九洲池遺址及含嘉倉、回洛倉、南城墻等遺址點開展了一系列文物保護展示工程。目前,遺址展示面積已達930畝,整體保護展示面積達8300畝,展示了隋唐洛陽城恢弘大氣的歷史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洛陽還主動融入“大運河文化帶”戰(zhàn)略,圍繞大運河故道建成了多個公園、文化園,成為市民健身娛樂的好去處。他們還在天堂明堂、應天門、九洲池等遺址植入多種文旅業(yè)態(tài),開展研學教育、現(xiàn)場演藝、沉浸式體驗等各類活動,盤活遺產資源,實現(xiàn)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自我造血與綜合效益提升。
2020年,隋唐洛陽城宮城區(qū)“四點一區(qū)”成功創(chuàng)建4A級景區(qū)。2023年,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累計接待游客超400萬人次。如今,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經成為全市人民堅定文化自信、提升自豪感自信心、見證古都盛世輝煌新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標。
【賈湖遺址博物館】
開業(yè)未滿周年 已成網紅打卡地
凡是去過河南博物院的人,都知道有件名為“賈湖骨笛”的鎮(zhèn)院之寶,它就出自河南舞陽賈湖遺址。
賈湖遺址距今9000—7500年,核心保護區(qū)面積5.5萬平方米,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淀極為豐厚的新石器時代前期聚落遺址。迄今為止,賈湖遺址發(fā)現(xiàn)有11項世界之最,被確認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成功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被稱作東亞地區(qū)萬年以來第一座歷史豐碑和文化高峰。
賈湖考古遺址公園緊緊圍繞國家文物工作會議提出的“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精神,持續(xù)加大保護和利用力度,突出數(shù)字賦能、創(chuàng)新驅動,激發(fā)文化發(fā)展動能,為中華文明探源,提升文化自信,打造展示華夏璀璨歷史文明的世界地標作出了突出貢獻。
賈湖遺址有關負責人說,他們始終堅持規(guī)劃建設與旅游產業(yè)深度融合,大力開發(fā)旅游功能,致力于將賈湖遺址建成集文化遺址保護、展示、教育、休閑于一體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近年來,在漯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賈湖遺址保護和利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累計投入約1.6億元,完成了遺址保護展示、環(huán)境整治、安全防范等工程,遺址展示初具形象。 通過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的建設,讓人們覺得賈湖“先人”并沒有走遠。
自2023年5月18日,賈湖遺址博物館成功對外預展以來,國內外再次掀起賈湖文化研究熱潮,游客已突破15萬人次。完善的基礎設施、怡人的自然風光吸引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讓更多人進一步了解賈湖、認識賈湖、走進賈湖,賈湖考古遺址公園已成為河南省“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文化旅游重點推薦目的地,同時也是微博、微信、頭條、快手、抖音等自媒體的網紅打卡地,周邊城市的旅游后花園。
【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
修建高仿真模擬墓室 還設置了“魏武堂”
曹操是國人耳熟能詳?shù)臍v史人物,身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始終被后人津津樂道。位于安陽市西北約15公里的殷都區(qū)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的安陽(曹操)高陵,從考古發(fā)掘開始,就受到了國內外的空前關注。
據(jù)悉,高陵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分為遺址展示和室內展示兩個區(qū)域,展陳風格肅穆、大氣。遺址展示區(qū)域面積約16000平方米,立體展示了陵園結構,觀眾可以通過棧道近距離地參觀這些遺址。室內展示部分面積約8000平方米,展線長約600米,展覽內容包括“高陵重現(xiàn)”和“超世之杰”兩部分。
整個展覽以考古發(fā)掘為基礎,以歷史文獻為依據(jù),用文物、場景、多媒體等相結合的展覽語言,盡可能地為觀眾展現(xiàn)出一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展覽除了文物展示外,還采用了場景和多媒體相結合的展示手段,將漢末風云、官渡之戰(zhàn)以及曹操對鄴城的營建等歷史事件,多元化、沉浸式地展現(xiàn)給觀眾。
高陵遺址基本陳列,頗具亮點。展廳設計充分利用高陵遺址的原有地形,使遺址展示既是整個展覽的大序廳,又是室內展示的一部分,將遺址展示與文物展示充分融合在一起。
受遺址保護影響,曹操墓本體無法完全滿足觀眾參觀的需求,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在墓室西北側按照1:1的比例修建了一處高仿真模擬墓室,完整的復原了真墓室內部的結構和遺跡。同時,在模擬墓室外,通過大屏幕,觀眾可以了解墓室的結構解析,了解曹操墓與洛陽曹魏大墓結構的對比等知識。
而展覽的第三個亮點,則是在展覽結尾處設置了一處紀念場所——魏武堂。觀眾可以在這里回味歷史、感知古人,通過追思古人,更深入的了解曹操,了解漢末歷史。
自2023年4月27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以來,該館受到各界一致好評,各地游客慕名前來,絡繹不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宣傳效果。
(李瑛 梁新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