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沿著青石板老街,來到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張莊鄉(xiāng)村民吳世斌的家中,吳世斌早年對收藏民間生產(chǎn)農具和民俗用品十分感興趣,把祖?zhèn)飨聛淼乃暮显焊慕ǔ闪嗣袼资詹仞^。
在收藏館大門兩旁擺著一對石鼓,東邊石鼓圖案是“松鶴延年”,西邊石鼓圖案是“百鹿賀壽”?蛷d里放著一架織布機、一輛有著100多年歷史的獨輪車以及30多臺不同年代的收音機、唱片機,展柜里還陳列著上百種各式各樣的小物件。
生活用品老物件 淮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個叫織布機,是我前年在阜陽的一戶農戶家收的,過去只有粗布衣,從紡棉線到織布再到做成一件衣服,工序及其復雜,哪像現(xiàn)在我們這么幸福,各種款式各種布料的衣服應有盡有,這就提醒我們要憶苦思甜,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吳世斌說。
老式石雕 淮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院子的空地上,擺放了許多石磨、石鎖、石礅、石碾、石槽、石雕等石器,還有大型鼓風機、水車等傳統(tǒng)生活用具;茅草屋展廳放置的有煤油燈、染具、老式牛皮箱和各類民間生產(chǎn)農具,多數(shù)展品已經(jīng)淡出人們生活。
“這是木油榨,現(xiàn)在很多人應該都沒見過,有6米長,配件就有100多件,做工精巧,足以彰顯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是我這里的鎮(zhèn)館之寶。”吳世斌介紹道。
民俗館官方認證 淮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吳世斌收集的大大小小的民俗展品共3000余件,大多數(shù)是民間生產(chǎn)農具和民俗用品,對保留傳統(tǒng)民間技藝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小四合院內還有兩株臘梅樹,在當?shù)匾膊欢嘁,?jīng)相關部門鑒定,古臘梅已有320年樹齡,每到臘梅花開,方圓幾里地都能聞到臘梅的香氣,吸引很多人慕“香”而來。
“我就是想把這些東西都保存起來,保護我們的民俗文化,這些物件能夠幫助青少年了解傳統(tǒng)農業(yè)的發(fā)展變化和科技進步。”吳世斌說。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