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是旁邊文物的‘神復原’!”2023年8月25日,在河南省洛陽博物館二樓“華夏衣冠系列展——時裳·武則天”展廳,不少游客發(fā)出感嘆。
此次展覽共展出唐代漢服復原款14套,其中5套復原自洛陽出土文物。在展廳中展出的第一套漢服,是對偃師商城博物館的彩繪黃釉陶女俑著裝的復原。“這件文物出土于偃師區(qū)城關鎮(zhèn)前杜樓村崔大義及其妻李夫人合葬墓,女俑是典型的初唐時期女性的打扮。”中華服飾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服裝學院漢唐服飾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詩宇介紹。
復原的漢服 受訪者供圖
文物女俑 受訪者供圖
陳詩宇介紹,女俑穿的上衣叫窄袖衫子,下裙為間色裙,是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布一條一條拼接而成的,與現在的條紋裙類似。由于貞觀時期拼接的布條很寬,所以這條裙子也叫寬條間色裙。仔細觀察,在間色裙外,女俑還穿著一條從腋下至腰部的短裙,該裙被稱為腰裙,這也印證了唐代女性愛疊穿裙子的說法。原來,疊穿裙子是千年前就有的時尚風潮。
值得關注的是,當時的宮女、婢女為了方便行動,還會在腰部系束帶,露出裙內穿的條紋袴或疊穿裙,這件文物的穿著就是如此。
復原的漢服,整套服裝的材質是綾,服裝上有大面積的寶花紋,袖口和衣服的連邊則是連珠紋,束帶提高了裙擺,露出了里面穿的內搭,與女俑的服裝相差無幾。這一時期女性所梳發(fā)髻比較低矮,是典型的初唐風貌。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