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河南歌舞演藝集團歌劇團(河南省歌劇團)團長陳靜上臺領(lǐng)獎
頒獎現(xiàn)場
5月10日、11日晚,民族歌劇《銀杏樹下》應第五屆中國歌劇節(jié)組委會邀請,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成功連演兩場,深情演繹了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紅軍故事,在史詩般的畫卷中,回顧了大別山波瀾壯闊的革命史,重溫了黨和人民血肉相連、患難與共的奮斗史,熱情謳歌了“28年紅旗不倒”的大別山革命精神。演出現(xiàn)場,淚水、掌聲齊飛,尤其“換子”“梳頭”“回鄉(xiāng)”等場面震撼人心,催人淚下,令觀眾久久不能忘懷。
浙江觀眾陳凱說,這是第一次觀看《銀杏樹下》,讓他大吃一驚。“提起河南,提起中原藝術(sh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豫劇,《花木蘭》《朝陽溝》等劇目享譽全國,而這次河南帶來了一部歌劇,而且是立足于河南革命歷史、取材于真實故事的一部歌劇,特別難得。當然,這部劇也很好看、很精彩,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一部劇目是否優(yōu)秀,要看看現(xiàn)場觀眾有多少;演員們的演出是否精湛,要聽聽現(xiàn)場掌聲有多少;劇目講述的故事是否動人,要注意觀察觀眾的淚水有多少。”演出現(xiàn)場,年輕觀眾張女士說,演出現(xiàn)場座無虛席,演出期間掌聲陣陣,觀眾不停拭淚,這就是對《銀杏樹下》最好的評價。
還有觀眾由衷地稱贊道:“河南又誕生了一部優(yōu)秀的歌劇精品”,“看了《銀杏樹下》,真想去大別山走一走”,“這部作品太凝聚力量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這部劇里得到了深刻體現(xiàn),非常好”……
此次赴浙演出是《銀杏樹下》繼參加第四屆中國歌劇節(jié)展演后,再次登上這一歌劇屆最高舞臺,也是該劇首次走出河南,以現(xiàn)場演出的方式呈現(xiàn)在全國觀眾面前。此次演出,《銀杏樹下》再次引起廣泛關(guān)注,5月11日,河南衛(wèi)視、都市頻道對《銀杏樹下》亮相第五屆歌劇節(jié)進行了專題報道,此外,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官網(wǎng)、人民日報、河南日報、猛犸新聞、大象新聞、網(wǎng)易新聞、騰訊新聞、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紛紛轉(zhuǎn)載報道。
5月11日上午,第五屆中國歌劇節(jié)參演劇目《銀杏樹下》專家研討會在杭州運河大劇院的小劇場舉行。出席研討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劇作品立意高,民族特色濃,舞臺呈現(xiàn)美,導演手法新,演員表演真,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對于教育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堅定信念跟黨走、不忘初心向前進具有積極現(xiàn)實意義。文章不厭百回改,希望該劇在演出中反復打磨,在打磨中堅持演出,將其打造成中國歌劇經(jīng)典。
“這部戲故事很獨特,有很多打動人的點。”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副院長黃奇石說,好劇都是磨出來的,希望該劇反復打磨,更具現(xiàn)代意識,最終鑄成精品。
兩次欣賞該劇的南京藝術(shù)學院教授居其宏說,這一版令他興奮,心潮澎湃:“主創(chuàng)團隊,漸入佳境;風格、語言、樣式、旋律漸入佳境;整體思想藝術(shù)水平,漸入佳境。”
原北京軍區(qū)文工團一級作曲臧云飛直言,在他的印象里,河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豫劇,在豫劇的土壤里打造一部歌劇,會是什么樣?因此,他帶著疑問看了《銀杏樹下》,結(jié)果讓他幾次落淚,劇情感人,劇本、音樂、舞美、演員的整體表現(xiàn)堪稱完美。
“這是一部充滿激情、感人肺腑的戲,這是一部催人淚下、接地氣的戲,更是一部學習教育的好教材。”四川師范大學教授韓萬齋如是評價。
中國廣播藝術(shù)團一級作曲莫凡表示,大家認為這部劇好,好就好在切入點,通過一位英雄母親,深情演繹了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紅軍故事,在史詩般的畫卷中,回顧了大別山波瀾壯闊的革命史。
中國音樂劇協(xié)會原駐會副主席、秘書長王道誠說,這部劇就是一部生動的主題教育課,它的當代價值、現(xiàn)實意義,怎么評價都不為過。這部劇是用黨的、人民的、軍隊的血肉之軀鑄成的,是河南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重要成果。
“生活的真實,上升為藝術(shù)的真實,這部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繁雜的歷史資料中,能夠提煉出鮮明的主題,該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具體實踐中體現(xiàn)中國歌劇的精髓,該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王道誠說。
《歌劇》雜志主編游暐之說,這部劇修改了三次,每一次都會發(fā)現(xiàn)明顯的變化和提升,對于主創(chuàng)團隊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她深受感動。“文藝的教育功能,是在感情中動人的。觀看演出時,我發(fā)現(xiàn)前排的一位小男生,多次擦淚。從這個角度上說,這部劇是成功的。”
原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政委喬佩娟已經(jīng)91歲了,深受業(yè)界尊敬和愛戴。“我看這個戲,特別感動。”喬佩娟說“非常感謝河南給我們送了一臺歌頌人民、歌頌軍隊、歌頌紅軍、歌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好劇。大別山的革命歷史,全國人民關(guān)心、關(guān)注,河南用這部民族歌劇告訴人們大別山人民是怎么做出犧牲的,我們的英雄母親是怎么樣教育兒女成長的,我們的紅軍是怎么樣壯烈犧牲的,我覺得這個太重要了。”喬佩娟表示,這部戲?qū)先撕苤匾,他們可以回憶,對年輕人很重要,因為他們要傳承。這部戲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從真實的歷史而來,是歷史的再現(xiàn),因此,希望這部劇好好演,在演出中發(fā)揮教育傳承的作用,從而建設(shè)好我們的新時代。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曲徑在研討會上表示,將認真總結(jié)、歸納、整理、吸收專家們的建議,在演出實踐中不斷打磨,力爭將該劇打造成留得下、傳得開的精品力作,為民族歌劇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河南歌舞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志峰表示,將認真吸收研討會專家、領(lǐng)導們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對該劇進行新一輪的修改、加工、提高,并盡快復排出歌劇《銀杏樹下》簡版,使其成為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黨的二十大重要精神,扎實推進主題教育學習的又一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