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陰石榴栽植源于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安息國(今伊朗)帶回石榴良種,在黃河流域種植。在河陰縣(今廣武、北邙)栽植的這種石榴又名河陰石榴,也稱安石榴。河陰石榴,其色古、子盈滿,其味甘而無渣滓,故馳名全國,暢銷各地,為滎陽名特產之一。
此外,歷代的文人騷客對河陰石榴的贊美詩詞頗多。唐文學家皮日休有“攢殼作房珠作骨,疑是移根金碧叢”。詩人王稹詩有“何年安石國,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綠葉栽煙翠,紅英動日華。”“色作裙腰帶,錦囊紅瑪瑙。”中唐詩人施肩吾《山石榴花》云:“深色胭脂碎剪紅,巧能攢合是天公。莫言無物甚相比,妖艷西施春驛中。”韋應物詩《榴花》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晚唐詩人杜牧《山石榴》詩云:“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霧殼作房珠作骨,水晶為粒玉為漿。”元人馬祖常在《真中丞折枝石榴》詩中寫到“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明代詩人蔣一葵的“石榴花發(fā)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兒女染紅裙。”等等都是吟詠河陰石榴的佳句,生動的描述了河陰石榴栽培之盛。
1984年12月,河南省石榴開發(fā)協(xié)作組在鄭州召開石榴監(jiān)評會,在31個品種中,河陰石榴為全省之冠,被譽為“中州名果”。1993年被評為鄭州市十大歷史名產, 2007年5月,河陰石榴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8年底,河陰石榴又被河南省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