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淅川美食是什么樣子的?也許是饅頭,肉包,面條?
或者是“咕嚕嚕“冒著鮮汽的丹江魚,
又或是,看到”淅川酸菜”時不自覺咽下的口水?
淅川人會告訴你:你們說的都對,但又都不對,我們的美食遠不止如此!淅川每個鄉(xiāng)鎮(zhèn)村落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特色美食。今天,就帶你詳細了解淅川最地道的美食,掰掰手指,你吃過了多少種呢?
►特色篇
1、荊紫關(guān)“八大件”
荊紫關(guān)鎮(zhèn)地處豫鄂陜?nèi)〗唤,昔日為水運碼頭,南北商賈云集,是南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長期以來,文化積淀深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八大件”(大攢盤、條子肉、小炒肉絲、柱頂石、粉蒸肉、腐皮湯、蒸丸子、甜米)。
荊紫關(guān)人講究,圖個吉利。“八大件”未上桌前,先上四個壓桌碟,從頭到尾都不撤換,象征和喻義為四季發(fā)財,四季有余。四個壓桌碟多為顏色鮮亮、制作精細的地方?jīng)霾恕?br />
綜觀荊紫關(guān)特色佳肴“八大件”,其特點是色有紅黃綠白之分,味有清香淡雅之別,講究的是色香味型俱美,一碗有一碗的風(fēng)味,一道有一道的講究,而以清醇的鄉(xiāng)土菜色為主,油而不膩,清香淡雅,使人食欲大增,留意忘返,溢齒留香。
2、丹江全魚宴
丹江全魚宴,主要原料為丹江野生魚,突出魚種多、變化多、口味多。運用各種刀法,把鮮魚加工成絲、片、丁、條等幾十大類,通過炸、溜、爆、炒、煎、蒸、燴等烹調(diào)術(shù),烹制出數(shù)百種魚類菜肴。丹江魚宴原料講究,刀工精細,多用白汁原湯,注重魚味香味,兼采四方烹術(shù),清淡嫩滑顯南味,鮮香咸辣顯北味,堪稱一絕。
煎紅尾魚、剁椒魚頭 、干炸河蝦 、干炒沙丁、蒜燒鯰魚 、麻辣鯧魚、紅燒鯉魚、清蒸鱸魚、清蒸桂魚鰱魚湯 、魚頭湯、鯽魚湯、銀魚蛋湯等擺上滿整整一桌,色、香、味俱佳。丹江魚宴口感鮮嫩、柔軟、味香、易消化吸收,還具有獨特的保健強身之功效,屬典型的“綠色食品”。
淅川“殺豬菜”
這種美食流傳于淅川的田野、山間、川流、村落,它與高級的菜料、調(diào)料無關(guān),即使你是高級的廚師也未必做得出來,因為那是淅川鄉(xiāng)村的味道,一種不能被復(fù)制的味道。
淅川“殺豬菜”分為:大塊燜肉、粉蒸肉、梅菜扣肉、紅油大肘子、糯米飯、酥肉、蛋湯、混炒時蔬等菜品,透著濃重的地域文化,宴席注重食材的品質(zhì),更講究均衡搭配和食者的營養(yǎng)健康。這里不搞形而上的東西,不講葷素涼熱的配比,不講成對成雙,只講究實實在在的熱情,農(nóng)村人樸實無華且飽含厚重的情義。
►風(fēng)味篇
風(fēng)靡央視的“神仙涼粉”
荊紫關(guān)神仙涼粉是淅川縣荊紫關(guān)鎮(zhèn)的特色小吃。神仙涼粉性甘味苦,清熱解暑,神仙涼粉用刀片打成小塊,澆上油潑辣子、醋和蒜水,味道涼爽口,是夏天消暑降溫的極好食品。
神仙涼粉是用境內(nèi)猴山上的一種野生灌木樹葉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了以后可以清熱、解毒、活血,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具體做法是,將采回的新鮮葉子淘凈,空水、放到盆中用開水燙勻;再摻?jīng)鏊當(dāng)嚢瑁蛊洳粻C手為宜,接著雙手雙復(fù)揉搓,直使葉子和熱水成為糊狀,然后用布袋過濾盆中,待冷卻后即成涼粉。
淅川酸菜,爽!
淅川酸菜是淅川的特色品牌。酸菜色澤黃亮,可以做酸菜面條、酸菜粉條包子、酸菜米線、酸菜牛肉、酸菜魚酸菜涼粉……
從酸菜缸里撈出一把酸菜來,青乎乎的酸菜扯著細長細長的亮晶晶的銀絲,酸菜獨有的那股濃濃的醇香味就彌漫開來,一下子就能把人的食欲全勾出來。先把切碎的酸菜先放進鍋里煮,隨后放進食鹽,等水燒開了才最后下面條,撒上蔥花、芫荽。這樣做出的酸菜面條,酸味滲在面條里邊,酸菜入口綿軟,面條吃起來有筋骨,口感極佳,有一種十分獨特的地方風(fēng)味。
淅川”蛤蟆魚“
一種淅川獨有的小吃,一種見證淅川老百姓餐飲文化的舌尖上的美味。每逢大街小巷傳來熟悉的叫賣:“蛤蟆魚兒,蛤蟆魚兒嘍”的獨特宛淅方言叫出來,說不出的的滑溜與勁道,仿佛你已經(jīng)吃到一大碗香噴噴的蛤蟆魚哩!
蛤蟆魚兒是用紅薯淀粉做成的小蝌蚪狀半透明膠狀物,拌上淅川特有的小尖椒、芝麻葉菜、加上石磨香油烹炸的調(diào)料而構(gòu)成的一道舌尖上的美食,恐怕除渠首淅川外沒有第二個地方可以見到的美食之一吧。如今,蛤蟆魚兒已不單單是用紅薯淀粉做原料,因為紅薯淀粉價格貴,色澤偏黑,賣相不好,光顧的客戶少。于是,玉米淀粉、土豆淀粉應(yīng)運而生,成了商販的首選,而且口感可以與紅薯淀粉媲美,因食者偏好選擇,可辣、可酸、可甜。唯有酸辣的那一種迎合了炎炎夏日食者的喜愛。
范蠡”腳踏肉“
傳說腳踏肉首創(chuàng)自一代商圣范蠡。范蠡年輕時家境貧寒,欠人外債,常被債主征討。一年臘月,范蠡給人抄書換得一小塊豬肉,因為怕討債人知道,就用布袋包好,藏于屋內(nèi)地下,準備過年吃。不料過年時把藏肉之事遺忘,第二年春天猛然記起,遂將肉袋取出,香味四溢。
吳滅越,范蠡隨越王勾踐到吳國服役,為了給勾踐滋補身體,范蠡用此法在馬棚里藏肉,偷偷煮給越王吃,為越國復(fù)興立下了汗馬功勞。越滅吳,范蠡辭官經(jīng)商,攜西施回到淅川,自此,腳踏肉便在淅川民間廣為流傳。
淅川風(fēng)干魚
丹江風(fēng)干魚是淅川丹江邊上特有的美食,將新鮮打撈上來的丹江魚剖洗干凈,涂抹上辣椒、茴香等香料,靠自然風(fēng)干上味,外干里嫩,一直是淅川人餐桌上保留的“曲目”。吃一口勁道的魚肉,喝一口濃濃的魚湯,那味道,絕了!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shù)支持及獨家負責(zé)媒體運營
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50178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