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除夕吃什么
http://m.b6man.com 添加時間:2018/2/22 10:57:07 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點擊次數(shù):
少年時代,印象中每年的除夕,不是忙著貼春聯(lián)就是忙著包餃子。除夕一夜交兩歲,孩子們四處瘋玩,有時半夜會跳到人家院子里,到廚房掀開鍋排偷餃子吃。鄉(xiāng)下人的風(fēng)俗,除夕的餃子必須留一碗,寓意鍋中有余,來年不缺吃的。善男信女還會在除夕“供天地桌”,給諸神上供,陳設(shè)蜜餞果脯一層,再擺放蘋果、干果、饅頭、素菜、年糕諸物。這些東西直到過了正月十六小孩子才可以吃。
置身北宋故都,不禁想起宋代除夕那些事兒,宋人在除夕都吃什么呢?
我們知道,守歲,就是除夕晚上不睡覺。守歲始于北宋,《東京夢華錄》卷十記載:“士庶之家,圍爐團(tuán)坐,達(dá)旦不寐,謂之守歲。”時人認(rèn)為,“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因此,孩子們往往通宵達(dá)旦不睡,為娘守歲。除夕習(xí)俗的內(nèi)容盡管很多,但品春盤、吃年夜飯、飲屠蘇酒等吃喝玩樂仍是節(jié)日里的主旋律。
品春盤源于“品五辛盤”,就是吃一種生菜大拼盤,就像今天飯店的大拌菜一樣。“五辛”指蔥、姜、蒜、韭菜、白蘿卜等五種辛香類的蔬菜。后來五辛盤演化成“春盤”,在宋代,皇宮的春盤“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武林舊事》)。
“吃年夜飯”的花樣甚多,宋代開封除夕主食要吃馎饦,馎饦是宋代除夕最具特色的食品。南宋陸游《歲首書事》一詩有“中夕祭余分馎饦”的詩句,并自注:“鄉(xiāng)俗以夜分畢祭享,長幼共飯其余。又歲日必用湯餅,謂之‘冬餛飩、年馎饦’。”歐陽修《歸田錄》載:“湯餅……今俗謂馎饦矣。”宋朱翌《猗覺寮雜記》載:“北人食面,名馎饦。”湯餅就是很薄的面片,宋人除夕流行吃面,而不是餃子。那時還沒有餃子這個名詞,除夕吃餃子(扁食)是元代以后的事兒了。
“飲屠蘇酒”主要是除瘟氣!对铝畲饩帯酚涊d:“屠者屠絕鬼氣,蘇者蘇醒人魂。”此酒多用細(xì)辛、干姜、大黃、白術(shù)、桔梗、蜀椒、烏頭、防風(fēng)、花椒、肉桂、虎杖等藥物泡制。宋人陳元靚的《歲時廣記》有詳盡記載,稱其為“屠蘇散”“八神散”“軒轅黃帝神方”“一人飲之,一家無疾,一家飲之,一里無病”。宋代高承《事物紀(jì)原》中說除夕守歲,飲屠蘇酒乃是慣例。飲用時須從年齡最小者開始,順序輪轉(zhuǎn),最后是最長者。其理由是隨著年歲的漸增,少年得歲,老人失歲,心常戚戚,故少者先飲。
那個時代幾乎沒有娛樂活動,夜長時間過得慢,為了消磨時間,都要備一些消夜果子,就像今天我們準(zhǔn)備瓜子、糖果一樣,邊看春晚,邊嗑瓜子。“兒童強(qiáng)不睡,相守夜歡嘩。” 宋代如此,現(xiàn)在也是如此,孩子們最喜歡過年啦!
(作者:劉海永 責(zé)任編輯:郭雙)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