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輝有語云:“登登望京樓,一輩子不發(fā)愁。”“上上鎮(zhèn)國塔,能活到一百。”后句聽起來不押韻吧?跟衛(wèi)輝的發(fā)音有關。“塔”不讀ta,讀te,“百”不說bai,說be。
鎮(zhèn)國塔,處于道路的環(huán)島位置,周圍層層的花草樹木給古塔辟開一處闊敞的幽靜之地,乍一望,塔高木小,如一副吉祥的“子孫繞膝”圖。如此護塔,倒也別致。東邊的京港澳高速路因隔著距離,一點也削弱不了這些安寧,幾個老婦坐在塔前閑聊曬太陽。
先順時針繞塔轉一圈再說。閣樓式磚塔共有七層,35米高,六角形,下大上小,漸收成錐狀。南北各辟一小門,門楣上嵌石碣一方,南門書“靈應塔”,北門寫“護國保民”,小篆體。題款為“衛(wèi)輝知府周思宸,大明萬歷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
周思宸,這不就是負責建造潞王府第的周知府嗎?萬歷十二年,潞王府開始在汝安王朱佑梈府宅的舊基上動工修建。汝王府小,衛(wèi)輝城也不大,容不下潞王,需開拓城池,以至后來衛(wèi)輝城三分之一都是王府地盤。因開資巨大,當?shù)卣懿涣,請示萬歷帝。朝廷隨即特調(diào)在郎署頗有聲籍的周思宸為衛(wèi)輝府知府,具體經(jīng)劃潞府修建事務。周先生能耐大,不顧連年大旱后饑民的死活,下令開東大門,造靈應塔。
對外說降河妖、鎮(zhèn)國保民。也說拓城泄氣,建塔以保文脈。我想,是不是兼有借塔烘托“王氣”、討好潞王之意?塔,從來都有一種宗教般神圣的威儀,辟邪招祥瑞。譬如開封的繁塔,在明朝初年就被朝廷生生削去半截,名曰“鏟王氣”,據(jù)說是朱元璋鏟除兒子周定王朱橚的王氣,“塔七級去其四”,只因周王就藩開封并出資修建繁塔多次,且王氣重得令人堪憂。幾年后,望京樓在一公里外徐徐冒出。
我們從南門入,左折踩青石踏步上塔樓。石階陡峭,幾欲直立,近身的磚墻因摩擦而泛油光。塔身每一面都辟有望窗,六面六扇,整塔有36扇。中央的塔心室內(nèi)設有佛龕,佛龕與望窗相交,形成塔道。
上102個石階抵達第七層,靜倚東窗,想象著晨曦微露和街市初照的樣子,玉宇與塵世在此銜接。——高處的我,忽覺渺小瑣碎,不及一株草。塔頂六棱錐形內(nèi)壁上用暗紅色磚嵌著八卦圖,以長短斷續(xù)的橫杠排列三行,組成八個神秘的字符。佛龕與八卦圖共融一塔,亦佛亦道,或有兼容并收、尊崇四方神靈之意。西北方,寂然盤踞的望京樓,龍鐘而莊重。
上塔容易下塔難,狹窄的踏道,青石光滑如鏡,我的高跟鞋需千般小心,兒子反復提醒我要慢要穩(wěn)。踏道上方的磚拱券一層一層,疊疊摞摞,如一幅精雕細刻的工筆畫,跟望景樓建筑風格相似。古人筑造技藝的高妙讓人驚喜和欽佩。我撫著墻壁,摸著磚頭,一步一挪。 我在塔外反復端詳那些額枋、斗拱和腰檐,磚雕仿木結構,仿得惟妙惟肖。
塔身漸遠漸清晰,隔幾重風雨回眸,失了塔剎的無頂塔,似一根鐵釘揳進地縫,合適,牢穩(wěn),拔也拔不出。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