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臺位于漯河市郾城區(qū)新店鄉(xiāng)臺王村,是一個高出地面四五米的土臺子,現今這個臺子把臺王村分為東西臺王兩村。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曹操病死洛陽。10月,漢獻帝禪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陽亭(今繁城鎮(zhèn))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建立魏朝,為魏文帝。他在距受禪臺三十里建造行宮。凌云臺由此而得名。
相傳漢獻帝禪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陽亭(今繁城鎮(zhèn))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時突然有一只鳳凰從臺后凌空而起,打了一個旋便翩然南翔,落在距受禪臺三十里一個淺井里。后來鳳凰不見了,井口卻出現了一塊四方形的裂青石,鳳凰再次起飛時,竟把平地隆起了一高臺,它沒能掙脫被壓在地下,但是它那隆起的凌云雄姿,卻永遠留在人間。曹丕望著這異常的吉兆,萬分激動,把這個臺視為他的皇業(yè)發(fā)祥地,遂下令建造行宮。此高臺就是后來的凌云臺。
三國魏文帝所筑!度龂·魏志·文帝紀》:“﹝ 黃初 二年﹞十二月,行東巡,是歲筑 凌云臺 。”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瑤光寺》:“ 千秋門 內御道北有 西游園 ,園中有凌云臺 ,即是 魏文帝 所筑者。” 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 凌云臺 樓觀精巧,先稱平眾木輕重,然后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臺雖高峻,常隨風搖動,而終無傾倒之理。魏明帝登臺,懼其勢危,別以大木扶持之,樓即頹壞。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據考證,凌云臺是新石器遺址,后來魏帝曹丕曾把這里當做他的點兵臺。唐代時,叛將吳元濟在些駐扎,連征討他的唐將裴度也在漯河留下了許多故事。在如今裴城村還留有關于他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