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伊躬耕地孔子傳道處
盧氏,上古時期,稱莘川地。先皇大禹在山河口劈山導洛,懸崖峭壁上,圣跡“神禹導洛處”遺存千古?鬃又苡瘟袊,曾游歷上洛,在沙河傳道,留書嶺留書,至今流傳地名于今。因此,盧氏是個古老的地方,漢元鼎四年置縣,距今已經(jīng)2000多年了。秦博士盧敖,于伏虎山采藥煉丹,撲滅莘川瘟疫,活人無數(shù)。盧氏城西黑馬渠大唐虢國公張士貴,一代名將,赫然升入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明代舉人牛金星助李闖王滅明,以及清官耿天官李炳、清代翰林莫瞻祿,老百姓均耳熟能詳。連縣名來歷,也是因為乃盧敖得道之所,升仙于此,因名盧氏焉。此所謂地因人名,名以地傳。

我們不說大禹神功,孔子傳道,單說名相伊尹。相傳伊尹生于欒川的伊水邊,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為生,地位雖卑,而心憂天下。其時湯娶有莘氏之女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縷臣,隨同到商。他背負鼎俎為湯烹炊,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勸湯承擔滅夏大任。湯由此方知伊尹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便免其奴隸身份,命為右相,成為最高執(zhí)政大臣。
伊尹不僅是輔佐湯奪取天下的開國元勛,還是后來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辭中被列為“舊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僅與湯同祭,還單獨享祀。伊尹躬耕于莘,就是指這里。伊水雖今屬于欒川縣,但欒川新中國建國之前是盧氏縣管轄的一個鎮(zhèn)。因此,我們盧氏縣出過商朝的丞相,而且是個彪炳青史的賢相。
莘川盧氏乃九州腹地,又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黃河流域中心。洛出書處位于河南省洛寧縣西20公里的長水鎮(zhèn),這里是黃河最大支流洛河——出豫西盧氏山峽進入平川的交界地。河洛文化之源——洛書就出在這里。其西為"靈龜負書處"之玄滬水,至今,在懸崖峭壁上刻有廣東道進士西蜀劉武臣書石刻詩一首,碑址在千畝淡竹包圍之中。當年神禹在盧氏山河口開河的疏導洛河的出口處。
因此,說這一方山川寶地,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是華夏文明之源,并非過譽之詞。
旅游項目開發(fā)重點的人文,華清池沒有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肯定紅火不了。韶山如果沒有毛澤東在此出生,也不過是個江南普通小山村罷了,F(xiàn)在,許多地方爭古代名人出生地,不是純粹為了爭個虛名,乃是為當?shù)芈糜伟l(fā)展所考慮。就連楊貴妃,是否是靈寶人,也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