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黃河東流去》的美食印象
《黃河東流去》描寫了1938年前后黃泛區(qū)人民經(jīng)歷的深重災難和漂泊生活。該書的故事背景主要在洛陽老城,因為眾多黃泛區(qū)人民逃難至此,這些難民在洛陽的經(jīng)歷,是本書的故事主干。
《黃河東流去》的作者,是已故文學家李凖(zhǔn)。1928年,李凖出生于洛陽縣麻屯鎮(zhèn)(今屬孟津縣),他青少年時期在洛陽讀書和當學徒,因此對洛陽老城是非常熟悉的。
1995年年底,筆者到北京虎坊橋李凖的寓所拜訪他,交談的內(nèi)容就是《黃河東流去》。李凖說,小說中的人物是虛構的,但故事和背景是真實的,至于書中對洛陽各種小吃的描述更是真實的。
該書第十七章,這樣描述難民看到的洛陽小吃:
有撒著雞絲、紫菜的餛飩,有炸得又焦又黃的春卷,還有雪白的小包子、放在平鍋里煎黃的生煎饅頭。
至于洛陽的各種湯,喜歡喝湯的李凖,更是對它濃墨重彩。書中講到,從黃泛區(qū)逃出來的老清,與家人失散,他在洛陽第一天生活是這樣的:
到洛陽后,天已經(jīng)快黑了。老清找了一個賣豆腐湯的攤子,要了一碗豆腐湯,拿出兩個蒸饃來,泡在湯里吃了。
而老清的夫人(書中稱老清嬸)和其兩個女兒愛愛、雁雁,逃到洛陽后,看到洛陽人喜歡喝湯,于是開了個湯館,賣綠豆面丸子湯。書中這樣寫道:
賣丸子湯要比賣茶賺錢多得多,只半月光景,還清油賬煤賬,還賺了一袋面粉和五六斤香油。老清嬸這時也有精神了,夜里炸丸子,起五更帶著兩個閨女去一里多地以外的溝里抬水。
李凖是個講故事的高手,后來發(fā)生的很多故事,都在這個丸子湯館的描述中埋下了伏筆?梢,李凖有著濃厚的丸子湯情結。
衛(wèi)繁昌和李凖,這兩位文學家筆下的洛陽美食,留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洛陽美食,也很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傳承!
河南省旅游資訊有限公司 主辦
河南省多緯網(wǎng)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及獨家負責媒體運營
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1609403號 豫ICP證號:B2-20040057 豫ICP備0901546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