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由,字武仲,約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詳,陽城槐里(今河南登封箕山槐里村)人,堯舜時代的賢人。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lǐng)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許昌、禹州、汝州、長葛、鄢陵一帶,這一帶后來便成了許國的封地,他從而也成為許姓的始祖。
許由“為人據(jù)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還是個以不問政治為“高潔”的人。尊重他的帝堯決定把帝位禪讓給他,他嚴(yán)詞拒絕不說。還連夜一口氣逃到登封的箕山隱居起來,再也不愿意與世俗社會交往。堯是個惜才愛才之君,還是派人找到了他,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愿意聽這種話。這條河就是現(xiàn)在清澈明麗、水質(zhì)甘洌的洗耳河。
許由在箕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一日他沿山放牧,來到西北部的山腳下,見這里山清水秀,草豐樹茂,土質(zhì)肥沃,有一農(nóng)夫正在耕地,便高興地說:“此乃牛壯田肥之地也。”農(nóng)夫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稱這里為牛田村,后來不斷發(fā)展,形成了今天上牛田、下牛田、中牛田三個自然村。許由洞對面有座陡峭的山頭,山上花草茂盛,樹木蔥籠。站立山頭西望尼山逶迤起伏,綿延數(shù)百里。近望群峰巍峨峻峭,蒼翠欲滴,煞是迷人。許由早晚常到這里觀賞山光嵐氣,贊揚錦繡河山。因為他經(jīng)常在這里逛來逛去,人們便稱這里為“逛山頭”。歷經(jīng)不斷演化,便成了今天的“光山頭”。
許由死后葬在箕山之巔,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許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jié)操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稱贊說:“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許由洗耳”的典故成了超凡脫俗的高士品德的代名詞,箕山被稱為許由山。今天,許由還被河南史學(xué)界一致推定為“鄭州十大歷史名人”,位居黃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