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的二月二,俗稱“龍?zhí)ь^日”,又謂之“土地爺生日”。也有稱之“春龍節(jié)”的。一則意味萬物復(fù)蘇,適宜耕地;一則龍主雨水,祈求雨足年豐。
二月二這天,有的地方吃面條,稱龍須面;有的地方吃烙餅,叫龍鱗;有的地方吃餃子,謂之龍牙……都與龍身貼近。河南地區(qū)在二月二這天,大都以吃餃子和涼粉為主。而在天津,二月二要吃煎燜子,美其名煎龍鱗。燜子為淀粉熬制而成的“凍子”。優(yōu)質(zhì)的燜子應(yīng)是用綠豆粉熬制,透透亮亮,不粘不散。煎燜子不必用油過多,否則難以煎成兩面黃。拌燜子的調(diào)料,用麻醬、醋、鹽加適當(dāng)?shù)乃當(dāng)嚭,放入蒜泥即可。吃煎燜子配烙大餅,薄餅就更妙了;再炒一盤雞蛋,一盤青菜、綠豆菜、菠菜或俏上香干,是爽口又清香的一頓美餐。
二月二這天,西北地區(qū)農(nóng)村有家家炒豆子、花生的習(xí)俗,謂之“炒蟲子”,寓當(dāng)年無害蟲之意,此時還有一種傳說,即:武則天篡奪唐室江山,自稱大周武皇帝,觸怒了玉帝,玉帝命令四海龍王三年內(nèi)不得向人間降雨。管天河的玉龍見人間久旱不雨,生路將要斷絕,便不顧一切,喝足天河水,張開巨口行雨。玉帝聽說勃然大怒,讓太白金星把玉龍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上立通碑,上寫道:玉龍降雨犯天規(guī),當(dāng)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登靈霄閣,金豆開花方可歸。人們看了碑文,方知玉龍為救他們而違犯了天條,心里非常感激。為報答玉龍的救命之恩,人們到處尋找金豆開花,但總也找不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一個老婆婆背一袋黃豆到集市上去賣,不小心撒了一地。那金黃金黃的豆子粒使人們心頭一亮,“這黃豆不就是金豆子,炒炒不就開花了嗎?”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家喻戶曉,這天,家家炒黃豆。壓在玉龍身上的那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塵。由于其人老眼花,看見人間炒的黃豆以為金豆真的開花了,便按照玉帝碑文上的旨意,拿去了拂塵,玉龍從此得見天日,重上云霄。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玉龍,每年二月二很早就起來炒黃豆,有的人家還會邊炒邊唱“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