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被譽為“百獸之王”。它的故鄉(xiāng)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我國的獅子是外國進貢來的。據史書記載,東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王獻獅子,從此,獅子便出現(xiàn)在中國的土地上。由于佛經對獅子的推崇,在人們心目中,獅子便成了高貴的“靈獸”,于是人們便用石雕刻成各種獅子,用來鎮(zhèn)守陵墓,“驅魔辟邪”。
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遺物。如四川雅安高頤墓前的石獅子,昂首挺胸,張嘴揚頸,作行走狀,獅身還有雙翼,似有騰躍之勢。
江蘇句容縣梁朝陵墓前的石獅子,用一塊整石雕制而成,線條渾圓粗壯,獅身兩側有飛翅,注目遠視,神態(tài)兇猛,表現(xiàn)了一種陵墓守衛(wèi)者的姿態(tài)。
陜西咸陽市唐順陵的石獅,雕刻得異常壯麗,是現(xiàn)存石獅中比較突出的杰作。它頭披卷毛,昂首挺胸,四爪強勁有力,盛氣凌人,顯示了大唐帝國不可一世的氣概。
明代以后,許多宮殿、府第、寺院,甚至普通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以壯威觀,同時給整個建筑物增添了無限生氣。后來,就是在門枕石、門楣、檐角等建筑部位,也雕刻上姿態(tài)各異的石獅子。
北京保存著不少明清兩代的石獅子,如天安門、故宮、中山公園、天壇等處都有。這時石獅子的形態(tài),趨向于慈愛嘻樂之狀,久觀不厭,逗人喜愛。
聞名中外的盧溝橋的兩旁,共有140個雕柱,每個柱頭上都刻有玲瓏活潑的石獅子,每只獅子又腹藏著幾個小獅子,最小的僅20厘米,極不容易數(shù)清;所以有“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的俗語。1961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對盧溝橋石獅子進行編號清點,結果還是數(shù)清了,全橋共有大獅287個,小獅198個,總計有石獅485個,是世界石獅最多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