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同居坊與飲馬口
http://m.b6man.com 2007-11-20 來源:新鄉(xiāng)旅游網(wǎng) 點擊:次
新鄉(xiāng)七世同居坊,位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飲馬口,是清代道光皇帝為臣子趙珂七代同堂恩賜所建。該牌坊為青石砌筑的仿木建筑,高大宏偉,圖案雕刻精美,運用了各種雕刻技法,代表了清代石刻的杰出藝術(shù)水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趙珂七世同居坊,一座經(jīng)過了180年風雨的歷史文物,在牌坊街往來如織的人流中,孤獨地守望著。趙家的一位老人趙清漢說,趙家、牌坊街和飲馬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故事,即使檔案館的記載也非常之少。
說起飲馬口的來歷,據(jù)趙家家譜記載,明朝時,趙家祖先從山西洪洞縣來到趙莊(即現(xiàn)在的飲馬口),當時趙莊一片荒蕪,衛(wèi)河從趙莊北邊繞過。當時新鄉(xiāng)縣有許多養(yǎng)馬的人家,需要給馬找飲水的地方,本來有近路可到衛(wèi)河飲馬,但由于縣城北街有一個“郭尚書”,西街住著握有實權(quán)的“梁督堂”,東街住著老愛在朝廷上告狀的“徐三本”,老百姓的馬不敢從這些地方過,只好出縣城南門,順著現(xiàn)在的金穗大道走到體育中心北拐,到趙莊衛(wèi)河拐彎處飲馬,時間一長,漸漸地趙莊就改叫成了飲馬口。
當時的飲馬口僅包括位于平原路的中國銀行以東,牌坊街以北,衛(wèi)河以南一帶。解放后,平原路與和平大道交叉口向西路南開了一家新華書店,叫飲馬口新華書店,公交車在此設站,叫飲馬口站。如今,飲馬口的地理范圍已經(jīng)擴大很多,可以包括和平大道以東,金穗大道以北,人民勝利渠以西一帶。
趙家在飲馬口生活多年,至第10代趙珂時,偶遇山西鐵貨商人王泰來,趙珂在王泰來的幫助下,經(jīng)營鐵貨生意,幾年后,逐漸成為當?shù)厥赘,“轄地千頃,門人二百!壁w珂為人仗義,樂善好施,深得鄉(xiāng)人愛戴,在當?shù)厮闶情_明人士。清代白蓮教造反期間,朝中有人舉報,說趙珂家招募壯丁百人,蓄意造反;噬吓扇苏{(diào)查后,百名壯丁原來是趙家的看門人,并得知趙家七輩沒有分家,家庭和睦,非但沒有查處,還準許趙家修了七世同居坊(石牌坊)以光耀后代。
現(xiàn)在的牌坊街原來并沒有名字,石牌坊修建之后,就給街起了個名字,叫牌坊街。
至趙家第15代,趙珂的孫子趙浚當上了河北保定縣的知縣,趙浚為官清廉,深愛百姓。由于保定縣是個窮縣,每到向朝廷完糧納稅時,總完不成任務,趙浚便回家賣地,用賣地的錢向朝廷納稅,如此下來,趙家逐漸陷入困境,趙家后代只好搬出飲馬口,到現(xiàn)在的周村趙家親戚處艱難度日。趙家家境雖然自此困頓,趙浚卻落了個“趙青天”的好名聲。趙家雖然家境困頓,但石牌坊卻記錄著趙家人的榮耀。文史資料記載:“(石牌)坊高10米,寬8.5米,3孔門,4立柱,3重頂。坊趺雕臥獅8只,分置南北護柱。坊柱、坊頂刻有多件龍、獅、花、鳥等圖案。坊脊中央置站式瑞獸或說麒麟 1只,首東尾西。瑞獸東西兩側(cè)各置龍首鴟吻1只,均首里尾外!
上世紀50年代前后,石牌坊雖歷經(jīng)多次雷雨和數(shù)次五級以上地震,仍然巍然屹立。在“文化大革命”中,紅衛(wèi)兵們以“破四舊”為名,要砸毀石牌坊,村中老人集體勸說加上強行阻止,石牌坊才幸免于難。即使如此,石牌坊也少了32個“零件”,坊頂已經(jīng)沒有了,原來的尖頂現(xiàn)在已成平頂,兩邊的挑角蹤影全無。
如今的石牌坊,早已是滿身斑駁,石牌坊護柱上有明顯的鐵條箍圈,橫梁上也有深淺不一硬物撞擊留下的痕跡。趙家人介紹,這是兩次車禍造成的,汽車不僅撞壞了石柱,而且毀掉了上面的石獅,撞裂了石牌坊中間的橫梁。
作者: 通訊員:--
(責任編輯:王艷) 【回到頂部】 【返回上頁】 【關(guān)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