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山位于武夷山脈的西段,距上清鎮(zhèn)七公里處,與嗣漢天師府南北對峙,是龍虎山旅游風(fēng)景區(qū)新近開發(fā)的一處旅游景點(diǎn)。今年6月初,我應(yīng)朋友的邀請,雨中游了一次天門山,雖然所見有限,卻也別有一番情趣。

那天,我們到達(dá)天門山的時候已是下午四點(diǎn)多鐘,原本不太晴朗的天空突然云霧籠罩,不一會兒就下起了小雨(說是小雨,實際上更像濃濕的霧)。細(xì)雨如絲,在微風(fēng)中悠悠飄流,像一匹碩大無邊的白綢從天際拋撒而下,將天門山嚴(yán)密地包裹起來,遮掩起來。從山下望上去,天門山與天際連成一體,白茫茫難睹真面貌,顯得神秘,透出誘人的魅力。
霏霏細(xì)雨中,我們從兩扇巨石對峙的“天門”進(jìn)山,然后沿著溪旁的羊腸小道,在樹叢中緩慢地踩著泥濘向上攀登。路很窄,只能容一人行走,龍虎山管理局的黎副書記告訴我們,天門山還剛剛開發(fā),從今年“五一”黃金周起,游客逐漸增多,為了滿足旅游發(fā)展的需要,現(xiàn)正在溪的對岸修筑一條人行小道,把上山和下山的道路分開來,方便游客游玩。正說著果然看見幾個民工在對岸挖山開路,黎副書記隔溪大聲叮囑他們,要繞開樹開挖,不能傷害一棵樹。

我們一邊氣喘吁吁地攀登,一邊四下觀望。能見度很低,數(shù)米之外由樹木筑成的一堵綠色墻鐵桶似地把我們圍在中間,綠墻后面是雨幕,密密匝匝,白茫茫分不清東南西北。那綠墻和雨幕似在與我們競賽,無論我們或快或慢向上攀登,她始終與我們保持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距離,而在我們身后也有一堵綠墻和雨幕,以同樣的速度和距離正一波一波地向我們追逼過來……
導(dǎo)游小姐說,雨天游天門山,與晴天游的感覺大不相同。睛天游,放眼四望,青翠蔥郁,溪水碧澈,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頓覺神清氣爽;雨霧中游雖所看有限,但人行其中,云擁霧繞,得道得佛,飄飄欲仙。導(dǎo)游小姐是當(dāng)?shù)厝?雖只有十七八歲,但在外邊闖過世界,見過世面,能說會道。她繪聲繪色地告訴我們,天門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無論什么時候來游玩,你都可以感覺到她的神奇、神圣和變幻莫測。春天,綠染枝頭,紅鬧山坡,鳥鳴空谷。晴則金光四應(yīng),紅綠萬端;陰則煙雨空蒙,云海變幻。夏天,橫柯上蔽,綠蔭如幕,疏枝交映,寒生樹影,幽靜深遠(yuǎn)。秋天,天高云淡,蟬鳴千轉(zhuǎn),紅葉滿山,瓜果飄香。冬天,或明靜搖落,萬物靜謐;或銀裝素裹,梅香暗送。我們一邊聽小姑娘神侃,一邊努力透過綠墻和雨幕的圍困,極目張望。上視,則蒼天茫茫,深邃不可測;下瞰,則霧海云煙,高低不可辨。蒙蒙雨霧中,我們置身其中,與山融為一體,聲息相通,神靈互應(yīng),達(dá)到了人與自然的極致和諧。

溪上有木橋溝通兩岸,溪水清洌,碧波蕩漾。我們站在橋上看溪水時急時緩流過,便想起孔圣人說過的“智者樂水”的話。圣人說的話自然流傳千古,不過愚意以為老人家這話說得不夠周全,道理自然很明白,水、陽光、空氣都是生靈萬物生命所系,所以不僅智者樂水,即如我輩凡夫俗子見到如此柔和嫵媚的溪水,也會忘卻塵世的勢利與卑污,心靈和理智得到洗濯。溪水從綠墻和雨幕中急匆匆地向我們奔來,又神秘地隱匿于我們身后的綠墻和雨幕之中。涓涓細(xì)流發(fā)自樹端、巖層、洞穴,匯于山谷成溪,或崩岸激石,或飛流直下,或平緩流淌,一年四季不舍晝夜,泠泠,轟轟,嘩嘩,不知疲倦地唱著同一首歌,不畏千阻萬險奔向大海。
天門山游覽區(qū)山坡陡峭,深淵峽谷,怪石遍地,形成許多陡坎瀑布景觀。順路而上,我們先后看到了姐妹瀑、青云瀑等瀑布,聽到不少與這些瀑布相關(guān)聯(lián)的美麗傳說。姐妹瀑是天門山最美的瀑布群,它由三疊大小、形狀相似的瀑布組成。鬼斧神工的是,每疊瀑布的落差、幅寬大約都是4米。這些瀑布各有好聽的名字:上面的叫紫胭瀑,中間的叫紫蕓瀑,下面的叫紫英瀑。傳說中,她們是結(jié)拜的三姐妹,都是美麗動人的鯉魚精的侍女,在一次保衛(wèi)鯉魚精的戰(zhàn)斗中,與水怪同歸于盡,變成了天門山中永不枯竭的姐妹瀑。青云瀑則從30多米的高處注入下面的深潭,聲響如雷,水霧飄灑,大有“瀑布天上來,飛響落人間”的氣勢。導(dǎo)游說,再上去就是浪蕩磯瀑布了,它流過的河床,是一塊寬約30多米、長約200多米的整石。遇上雨季,澗水流量猛增,順溪滾滾而下,掀起層層浪花,非常美麗壯觀,故有浪蕩磯的美稱。此外還有不少瀑布,層層疊疊,在綠色廣袤的天門山奏響天籟之音,吟唱大自然的博大、美麗和永恒。浪蕩磯距我們當(dāng)時所在的位置還有很長的一段上坡路,而這時天已開始暗下來,大家紛紛往回 走。我不想放棄一睹浪蕩磯芳容的機(jī)會,便在泉源熊家村委會副主任的帶領(lǐng)下爬到了浪蕩磯。當(dāng)時水量不大,潔白的浪花一疊一疊地向下滾涌,水聲嘩嘩,雖算不上壯觀,但有一種別樣的美,是那種一見不能忘的、刻骨銘心的美。我本想再往上爬,但副主任阻止了我,他說天黑了下不了山。我只好無可奈何跟著副主任下山。這時候天已基本黑了,腳下的路模糊不清,好在有副主任帶路,我跟在他的身后高一腳低一腳往下走,雖有幾次頭上碰到了樹枝,有一次還差點(diǎn)將眼鏡碰落,但還算順利,在天完全黑下來之前我安全抵達(dá)山下,與大家會合。

我們坐在涼亭里聊天,黎副書記問我感覺如何,我說很好。他說可惜是雨霧天氣,如果是晴天,你們可以看到鐵欄關(guān)象、童子拜觀音以及雞公石等巧奪天工的奇觀異景。還有龍虎山國家森林公園,那里森林茂密、物種繁多,水杉、銀杏、紅豆杉、香果樹、竹柏等具有很高觀賞、科研、保護(hù)價值的樹種多達(dá)數(shù)十種,樹齡超過千年的就有幾十株,還有珍貴的動物。在森林公園可探窺大自然的奧妙,享受大自然的贈與,感悟人與自然的親緣。他說龍虎山以丹巖秀水為其外形,以道教文化和懸棺文化為其內(nèi)核,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甲天下;天門山則森林、瀑布、奇石形其外,佛教文化涵其內(nèi),與龍虎山可謂珠聯(lián)璧合。接著他給我們描繪了開發(fā)天門山的規(guī)劃,建成后的天門山風(fēng)景區(qū)將成為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他說,你們這次看到的東西不多,留下一些遺憾,有遺憾才有吸引力、回頭率,歡迎大家再來。于是,我們鄭重相約:下次再來,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