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時宮廷御花園,楊貴妃在此沐浴,常年溫泉,洗過后延年益壽,治療皮膚病。園內花鳥魚蟲楊柳榴花。其實華清池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早在西周時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驪宮;后世的秦始皇、漢武帝也都在這里建立行宮;唐代更是大興土木,特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修建的宮殿樓閣更為豪華,并正式改名為“華清宮”。
華清池東區(qū):懸掛有郭沫若親筆題寫的“華清池”金字匾額。區(qū)內有:荷花閣、飛霞閣、五間廳和三間廳、一虹挑兩亭。其中溫泉石壁上的《溫泉頌碑》是我國碑石藝術寶庫中的精品之一。
華清池中區(qū):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區(qū)內有: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星辰湯、文物陳列室、皇帝級的藥浴,據說,楊貴妃能長期贏得“三千寵愛在一身”,唐玄宗六七十仍風流倜儻,都于在華清宮長期藥浴大有關系。
華清池西區(qū):內有九龍湖、飛霞殿,飛霞殿北面有一座由90塊漢白玉組成,長9.15米,高3.6米的《楊玉環(huán)奉詔溫泉宮》大型壁畫,它描述了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驪山溫泉宮第一次召見楊玉環(huán)的場面。
驪山也在華清池園內,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遠遠望去,整座山形如一匹黑色的駿馬。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在洪荒時代,這里就是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西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也發(fā)生于此。驪山山腰有一座老君殿,是華清宮朝元閣遺址,原是敬奉老子的地方。殿內原有的老子石刻像,藝術價值很高,現存于陜西博物館內。山腰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小石洞,這就是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藏身之所,洞邊有一座小亭子,名為“兵諫亭”。在老君殿北面,你可以欣賞到“長安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每到夕陽西下之時,這里的臺階狀山坡籠罩在金黃的微光之中,一派寧靜平和的景象。最著名的要屬蔣界石被抓的“病柬亭”,以前稱捉蔣亭,為體現人道還是改了名。當年蔣界石在五間聽里睡的正香,聽到有人來抓,提著褲子就上到了這里。最終被擒。這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變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