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閣
晴川閣
晴川閣坐落在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黃鶴樓夾江相望,是武漢地區(qū)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
晴川閣整個占地約一萬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荊楚雄風碑、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回廊等十幾處附屬建筑組成。
晴川閣,又名晴川樓,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漢陽知府范之箴為勒記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詩人崔灝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詩句之意。該閣自創(chuàng)建以來,幾經興廢,從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進行過5次大的維修增建,2次重建,F存建筑是1983年依據清末晴川閣的歷史照片及遺址范圍進行復建的。復建后的晴川閣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重檐歇山頂式,麻石臺基,紅墻朱柱,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整個樓閣分上下兩層,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楚人依山就勢筑臺,臺上建樓閣的雄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