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范成大在《吳郡志》里說“楓橋,在閻門外九里道旁,自古有名,南北客經(jīng)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這里的楓橋,位于蘇州的寒山寺北,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幾經(jīng)歷史的變遷卻風采依舊。是唐詩的描繪使我們對她充滿向往之情,而當你親眼看到她時,會對她迷戀。因為她是那樣充滿詩意,古樸的景致,深邃的內(nèi)涵,豐富的人文底蘊都會強烈地感染你……
楓橋書場還有被稱之為“五古”的楓橋古鎮(zhèn)歷史古跡,都是楓橋文化的一部分。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guān)、楓橋古鎮(zhèn)和古運河,這古香古韻的“五古”,就像它們的名字一樣仿佛把人們帶回到了那遙遠的古代,使人感受到了歷史脈搏跳動的韻律。楓橋古鎮(zhèn),是楓橋旁自然形成的一個古老的小鎮(zhèn),這里民風純樸,風情獨特,古香古色。由于楓橋橫跨大運河,車馬行人往來比較頻繁,所以楓橋邊上這一小小的古鎮(zhèn)也便繁華和熱鬧起來。楓橋書場位于寒山寺弄,緊靠鐵鈴關(guān)的一邊,它的環(huán)境典雅,文化氛圍濃厚。你可在這里品上一杯茗茶,聽上一曲吳儂軟語般的當?shù)匦≌{(diào),片刻的休憩,便可以使你擺脫人世間的一切瑣屑煩惱,仿佛進入沒有任何憂愁的人間仙境一般。近年來楓橋景區(qū)還恢復了唐燈、明清街坊、江楓草堂等舊觀,而且增添了古戲臺、漁隱村、聽鐘橋等民俗建筑。
楓橋的美在于氣質(zhì),她猶如一彎皎潔的新月橫跨在楓江之上。她的曲線是那么的柔和,韻律是那么的和諧,優(yōu)美而又多姿,似長虹臥波,安詳而又靜謐?赡芩蝗缣旖虻母蚰敲戳钊梭@心動魄,不如河北的趙州橋那么宏偉壯觀,也不如江蘇的寶帶橋那么飄逸秀麗。但它有著自己不同尋常的美,仿佛一壺老酒,愈品愈醇。世上的美有千百種,因其一種為人所重亦足矣。
楓橋的美,還在于它所蘊涵的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自從張繼寫了《楓橋夜泊》之后,吟詠楓橋的詩篇不計其數(shù),例如唐代詩人張枯的《楓橋》,也是廣為傳誦的一首佳作,詩云:“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游程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戎馬征途中也寫下了思慮深沉的《宿楓橋》,詩云:“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這些優(yōu)美的詩篇或是詩人對自身戎馬人生所抒發(fā)的由衷的感懷,或是面對此情此景與古人所產(chǎn)生的歷史的共鳴。楓橋的古樸,總是給人以寧靜的感覺,仿佛那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使人尋找到了一座撫平內(nèi)心傷痕和一切煩惱的心靈的港灣。樸實無華的楓橋,也就從此烙上了無數(shù)游人尋找歷史痕跡的烙印。
如今的楓橋,在歲月質(zhì)感中,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行走往來的方便,而且還帶給人們很多美好的回憶。千百年來,凡是來蘇州旅游的人,都要到楓橋來實地游覽一下楓橋的詩情畫意,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圍,尋找一下當年張繼先生在《楓橋夜泊》中所感受到的那一份宇宙的空曠與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