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鼓浪嶼的向往,其實也不止一天二天了,第一次去的時候,是在7年前,第二次是去年的年底。最早認識鼓浪嶼,是那首幾十年前流行的歌曲《鼓浪嶼之波》:
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起波浪,
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xiāng),
我渴望,我渴望!
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我在海邊,在小巷,在廢棄的院落,在人群中,在寂靜的夜里讓快樂和平靜釋放,更多的時候,在某一處,在某一個地方,在某一處老房子,沉默,聆聽------任時光荏苒。
這是一座容易迷路的小島,上下起伏的街道,蜘蛛網(wǎng)似的小巷,我數(shù)次迷失在紅墻白攔外,迷失在花影錯落的的小巷中。
白天的鼓浪嶼是繁華的,到處是導游喇叭高昂的講解聲和跟著小旗到此一游的熙熙攘攘的觀光客.只有從黃昏到華燈初上,才能信步走在鼓浪嶼幽靜的小巷中,任一棟一棟的別墅從我的身邊飄過,任一絲絲的海風在我的身上輕拂。
鼓浪嶼,如果你對她一無所知,打動你的除了碧海藍天再無其它,可是,你如果能在鼓浪嶼停留,如果你在黃昏或清晨,如果你能避開游人,拐入那些僻靜的小巷,聽那隱約的琴聲,或者在那些破敗的院落前發(fā)呆,當你終于神思恍惚起來的時候,鼓浪嶼的真正魅力才會慢慢向你一一展開。
外國人在上上世紀來到小島后,不只建別墅造教堂,也帶來了西方的科技宗教和藝術。鼓浪嶼成為了戰(zhàn)亂時分的世外桃源,當時的一些富豪為了顯示與目不識丁的暴發(fā)戶有所區(qū)別,并且向西洋化生活靠攏,最簡單的就是在自家的大大的客廳里面放一架寬大的鋼琴,不僅滿堂生輝,而且品味不凡。
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味道,最終停留在記憶深處的東西,往往就是一個城市的味道,沙茶面,牡蠣煎蛋,老別墅,鋼琴聲,這就是這座小島的味道,像極了街邊隨處可見的功夫茶桌,不需要太過隆重的儀式感,只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