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壯族是詩的民族, 歌的民族。從古至今壯族都愛唱歌。所以, 壯鄉(xiāng)素有“ 歌海” 之稱。
在艱苦而繁忙的物質生活背后,還有愉快的精神生活。在山街上,盡管它只占據(jù)著安靜的一角, 也表達了它的存在。在云南的山街上, 總能見到一些關于娛樂的細節(jié)和物品, 而且別具一格。
在瀾滄街子上, 我見到許多擺賣蘆笙的攤點。這種利用葫蘆做音箱的樂器, 是云南人民很有意義的創(chuàng)造。生活在瀾滄的拉祜族男人都有三個葫蘆, 一個是蘆笙, 一個是酒葫蘆, 還有一個是裝火藥的。從生活、生產(chǎn)( 打獵) 到精神生活都與葫蘆有關。拉祜族的葫蘆笙, 也可以簡稱為“ 蘆笙”。蘆笙對于拉祜族人太過于重要了, 就像吃飯一樣不可或缺。他們吹奏葫蘆笙, 不能單純往音樂上靠, 而是要往語言上靠, 也就是說吹奏葫蘆笙是他們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 是又一張說話的嘴。把音樂普及到這種程度, 可能只有拉祜族等少數(shù)幾個民族了。他們吹奏葫蘆笙并不需要特別的諸如節(jié)日、喜慶之類的理由, 也不必拘于什么場合, 田間地頭、打獵的林間、夜晚的村頭, 都可以隨手掏出來吹一段。吹奏的東西并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目的, 也并不需要高雅的樂章或者著名的曲子, 喜歡就行, 順口就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