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一個詞語叫做“留后路”,意思是辦事時防備萬一不成而預先留下退路。這一詞語是怎樣由來的呢?
相傳,元世祖時,世據(jù)遼東的元朝宗室乃顏圖謀反叛,有人暗中探得了消息報告了元世祖,世祖便派大臣伯顏前往遼東探看。伯顏一向足智多謀,接到世祖的詔命,便知此行一定兇多吉少,必須早留退路。于是,出發(fā)時,伯顏購買了許多裘皮衣服裝在車上,帶領著隨從向遼東進發(fā)。到了遼東境內,每當在沿途驛站歇息時,伯顏就把帶來的裘皮衣服贈送給驛站的官吏,關系處得十分融洽。到達乃顏駐地后,乃顏設宴宴請伯顏一行,名為接風洗塵,實際是想在席間拿下伯顏。伯顏察言觀色,耳聽八方,覺察到了乃顏的陰謀,于是馬上和自己的隨從分作三路,急速逃回。由于伯顏早在來時便和沿途各驛站交好了關系,為自己留了退路,所以每到一處驛站,那里便獻上壯健的快馬,伯顏也就逃離了遼東。留后路,這一詞語就是由此歷史故事而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