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里孩子面對漫長暑假表現(xiàn)出“玩無力”、“暑期尷尬”時,鄉(xiāng)下孩子正在放羊、除草、摘果子……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地撒歡。這個暑假,家長們有沒有想過,把孩子放到山里、鄉(xiāng)下,讓他們在沒有電腦聊天、沒有PSP、沒有MP3的“新鮮”世界,學會吃苦,學會堅強,學會感恩,這樣的暑假是不是更有意義?
鄭州晚報組織的為期7天的“吃苦夏令營”即日起開始報名。本次活動最大亮點就是雙向教育,共享堅強。城市孩子和農(nóng)村孩子們之間互相“教育”,彼此激發(fā),增進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
孩子的嘆息
城里孩子:我們太累太孤獨
現(xiàn)在城市里的孩子玩具越來越高級,可是玩伴卻越來越少。在文化路讀三年級的陳文鑫對記者說,他有空的時候除了聊天、玩網(wǎng)游、看電視以外,就不知道玩什么了。“喜不喜歡踢足球?”記者問,他搖搖頭說:“不喜歡,平時很少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體育活動很少。”
文鑫的媽媽說,他們成長的那個年代,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遠不如現(xiàn)在豐富,她總在盼望著早點放暑假,去野外游玩,捉蜻蜓、踢皮球、游泳;而現(xiàn)在的孩子卻害怕放暑假。因為不少孩子一放暑假就成了籠中之鳥,離開了小伙伴,寂寞、無聊……“現(xiàn)在的孩子,一放暑假就唉聲嘆氣,擔心作業(yè)做不完,擔心不上培訓班開學要落后,孩子們過得可真累。”
民工子弟:我們的暑期被遺忘
而當城里的孩子忙著為暑假“減負”時,民工子弟卻想著該如何打發(fā)這單調(diào)的時光:父母依舊早出晚歸,家里沒有錢送他們?nèi)ハ牧顮I,他們要么被關(guān)在家里,要么去工地或附近玩。與城里孩子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相比,大多數(shù)學生都覺得暑假過得“很無聊”,有的甚至像“坐牢”。
“從放暑假開始我一直被關(guān)在家里。”11歲的王欣然來自安徽,她的父母在鄭州開了個小賣鋪,整天忙碌,十多平方米的家就是欣然整個暑期的活動空間。欣然的媽媽說,之所以這樣,是怕孩子一人外出時發(fā)生交通事故等危險。
一個名為“讓愛隨風”的網(wǎng)友說,民工子弟的暑假不僅單調(diào),而且?guī)в幸欢ǖ奈kU性,“河邊、建筑工地、馬路和游戲機房是民工子弟在暑假中常去的四個地方。”5年前來鄭州打工的王勝利有一個7歲孩子,他對孩子的安全憂心忡忡,“工地上的活很忙,我和他媽媽每天都要去干活,根本照顧不到孩子,孩子還小不懂事,經(jīng)常跑到工地附近的河邊玩,萬一掉下去怎么辦?”
家長的苦惱 一放假就像坐牢,現(xiàn)在的孩子不可思議
“孩子從小很叛逆,因為是獨生子,不舍得吵他。”初一學生家長趙女士說,孩子平時很不懂事,從來沒有主動提出幫助家長做些家務,甚至連一句“媽媽,我愛你”都不愿意說出。“看著其他孩子都那么乖,當家長的我們心里不是滋味。”
同樣有煩惱的不只趙女士,家住鄭州北環(huán)的陳先生,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今年15歲了,整天呆在網(wǎng)吧里,整夜不回家,打他吧,都這么大了,有自尊心了。說說吧,一點都聽不進去”更讓陳先生頭疼的是,10歲的女兒放暑假不想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得了“暑假綜合征”,“我的妞妞說,一放假就像坐牢,太不可思議了!”
陳先生給記者反映,很希望能給孩子找個既有意義又能收獲快樂的夏令營,“我早就打算把小孩送到鄉(xiāng)下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讓他們體會到與城里不一樣的生活。整天呆在高樓大廈里,少了與大自然的接觸。”
一位家長表示,讓孩子們真切地去體驗如何關(guān)愛同齡人,從鄉(xiāng)下孩子的身上學會堅強,學會珍惜幸福生活,學會感恩,回報社會。“一切為了孩子!不僅要呵護孩子,我們還一定要孩子堅強,勇于面對困難。還要孩子學會關(guān)愛他人,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