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東圖
改革開放30年,旅游走近普通人。從1978年到2008年,記者選取不同時段作為節(jié)點,采訪了六位“旅游人”在不同時代的旅游經歷,以圖窺斑知豹,描畫旅游30年巨變之縮影——
改革開放之初,很多中國人沒有聽說過“旅游”這個詞。如今,曾經的“奢侈品”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們在旅游中學會了休閑與放松。假期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人們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人們旅游是“開眼界”,每到一個景點便匆匆留影以“立此存照”,如今,旅游是休閑,是求異,是享受生活,是調節(jié)心情。
1978年:河南全省有6家接待外賓的賓館,共600張床位。
1979年:河南省旅游局成立,全稱河南省旅游事業(yè)管理局,與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外事辦公室合署辦公。
1981年:中國國際旅行社鄭州分社建立對外聯絡機構,同國外及我國港澳地區(qū)的旅行社聯系組團業(yè)務。
1994年:6月,韓國南(金)氏家族尋親團到汝南尋根謁祖,并堅定韓國南(金)氏祖籍確在汝南。
1995年:6月,鄭州至新加坡直航旅游包機首航成功。成立旅游質量監(jiān)督管理所。
1996年:出臺《河南省旅游管理條例》。實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制度。
1999年:出臺《河南省旅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2000年:5月,結束同河南省外事辦公室合署辦公,河南省旅游局開始獨立辦公。
2003年:4月,“中國北方旅游交易會”在鄭州舉行。10月,“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成功在我省召開。
2005年:10月,我省首次召開全省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大會。11月26日上午,首屆“河南文化遺產日”活動在洛陽龍門石窟拉開帷幕。
2006年:首屆中國中部(河南)旅游交易會在鄭州舉行。7月,安陽殷墟成功“申遺”。
2008年:4月,我省舉辦2008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暨中國(鄭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長論壇
【旅游30年之七十年代】
從1978年部隊轉業(yè)至今,楊寶富的工作就沒有離開過旅游。從以往神秘高貴、令人羨慕的外事接待,到如今作為省旅游局市場處調研員為大眾出游提供服務,楊寶富的工作史就是旅游這30年的發(fā)展史。
1985年,因公出差去美國——
明晃晃的公路反光牌
受訪人:楊寶富年齡:56歲當年職業(yè):旅游局計調旅游目的地:美國1978年,我從部隊轉業(yè)后,分配至與原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外事辦合署辦公的河南省旅游局,分別在秘書處、企業(yè)管理處、宣傳處等部門工作。
那時候的計調和現在大不一樣。外國旅游團來了,一律按外賓接待,對外事紀律要求得非常嚴格。每次接到來訪計劃,我要提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做好書面計劃,請打字員打好,形成紅頭文件,再騎著摩托車一家一家送到要去參觀的單位。還要把每次外賓團的行程,用粉筆認真地寫在一塊兩米長的黑板上,提醒自己注意細節(jié)。
最引人羨慕的是,每當有外賓來,我們都能從單位領用一套禮服,反正不是黑就是灰的中山裝,全是毛滌的,當時算是好料子了,冬天還有毛呢大衣。接待工作結束后,衣服再交回去。這些高檔衣服自己根本買不起,也買不到。
外賓來河南,行程由中方嚴格制定,林縣紅旗渠是必到的景區(qū),這里體現的是林縣人民開山修渠,與自然抗爭的壯舉。除了紅旗渠,通常還有新鄉(xiāng)的劉莊、河南博物館、黃河展覽館、少林寺、龍門石窟,以及鞏義的石窟寺、北宋皇陵,開封的鐵塔、龍亭、相國寺。
給外賓做翻譯難度最大的是看演出。我省安排的演出一般是豫劇等戲曲節(jié)目,有時候是電影。為了讓外賓了解劇情,要進行同聲翻譯。當時設備簡單,我要提前趕到演出地點,給每一個座位備上插座,安上有線耳機。現場觀看時,翻譯手拿一個像收音機一樣的發(fā)送器,做同聲翻譯。
外賓很喜歡河南的藝術品,我記得有一幅汴繡的清明上河圖,售價3萬元外匯券,臨摹的清明上河圖手繪絹畫要2000元外匯券。
1985年9月,河南省旅游局派對外聯絡組在美國堪薩斯州哈欽森市舉辦河南旅游資源展覽,這也是中國第一個旅游主管部門到美國舉辦旅游資源展覽。我去了,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出國,在美國整整住了43天。印象最深的是美國高速公路上的反光標志牌,車燈一照,明晃晃一溜,心里驚嘆人家真是高科技啊。去年,咱省的高速公路也全部安裝了反光標志牌,哈哈,和美國的沒啥兩樣了。
【旅游30年之八十年代】
上世紀80年代,雖然跳舞的兔子的職業(yè)是導游,卻沒有過真正意義上自己的旅游。一次終于成行的旅游經歷還是沾了出公差的老公的光。
1985年秋天,普陀山之行——
難忘淳樸楊小虎
受訪人:跳舞的兔子(網名)年齡:43歲
當年職業(yè):導游
旅游目的地:普陀山,杭州我當時是一家國營旅行社的導游,負責接待日本到我省的商務團隊。那時,國內旅游市場還沒有開發(fā),雖說干的是導游,但主要是帶日本游客到北京、上海、西安等一些城市轉轉,其他地方根本不去。公民旅游旅行社也不接待。
1985年秋天,隨同出差的老公去了普陀山,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坐船……這才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游。我們首先到了上海,從上海去普陀山,船在大海上航行,讓我感覺特別興奮,只是海水并不像想象的那樣藍,而是黃色的,所以,又多少有點失望。
來到普陀山,天已經快黑了,人也不多,我和老公在尋找住的地方,碰到一個30歲左右的男子,他自稱叫楊小虎,把我們領到了一個廟里住。廟是兩層的,二樓就住我們兩口,住宿費5塊錢。
第二天,我們就在島上轉,用自己帶的135相機拍照。當時,上邊有一條很小的街,街上有幾家小飯館、小商店,都是國營的,吃飯不算便宜,還要糧票,像黃花魚兩三塊錢,而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只有40多塊錢。
我們在沙灘邊玩時,下起了小雨。幸虧我們帶的有傘,就往住處趕。在路上碰到了楊小虎,他帶著雨傘和兩身衣服,他說怕我們沒有帶傘淋濕了衣服,在島上找了我們很久,并催促讓我們換上干衣服。他那沒有一點商業(yè)意識的純樸和善良,讓我們很感動,現在想起來也特別感動。
我們離開普陀山,前往寧波,乘坐的是一艘非常豪華的客船,跑得很快。那時的旅游除了吃住、交通,基本上不花什么錢,我們晚上住在防空洞改造的旅館里。
后來,又去了杭州,看了向往已久的西湖,又轉了其他一些地方,就從杭州乘火車到上海,從上海返回鄭州。
這些年,我和老公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到外邊旅游,也許是為了尋找當年普陀山之旅那份純美的回憶,我們從不參加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每到一個地方,也不喜歡到成熟的景區(qū)景點。
如今,我們還時常會想起楊小虎,想起那座小廟。
【旅游30年之九十年代】
能在上世紀90年代初出國旅游,那絕不是“一般人”。王文勝就得益于所從事的職業(yè),他雖然不是最早走出國門的旅游人,仍然算是較早吃螃蟹的人。
1994年,第一次出境游洋相出盡——
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受訪人:王文勝年齡:40歲職業(yè):旅游從業(yè)者旅游目的地:泰新馬、港澳1994年,我第一次出境,到港澳和泰新馬轉了一圈。
第一次走出國門,眼睛都不夠用了,新鮮、刺激,真是洋相百出,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當時的出境游,可以概括為八大特點:一是辦因私護照難,二是出關難,三是換美金難,四看啥都稀奇,五是笑話多,六是購物狂,七是無投訴,八是公費多自費少。
當時出境游必須隨團進出。游客除了填寫辦理護照申請表,還得去單位蓋章、提供旅行社發(fā)票、境外親屬在中國駐泰國使館親自填寫的擔保函(由旅行社代辦)、出國游旅行社的委托函等才能辦出護照。公安局外事部門還要派專人審核或親自去游客單位調查,整個過程下來要1個月。
拿到護照,游客出發(fā)之前還要先接受安全教育,之后打防疫針。當時河南人出境全部從深圳羅湖排隊出關。當時香港還未回歸,英國治下的香港入境事務處官員審核旅行團手續(xù)時間長,游客等得不耐煩了,干脆在出關的大廳里席地而坐,支起撲克牌攤打開牌了。
出境需要換美元,當時外匯管制,每人兌換不得超過2000美元。游客要憑簽過證的護照、戶口本到中國銀行去換,或者找有海外關系的朋友換高價。當時國內外的基礎建設反差很大,游客一出境,基本都被震傻了,看啥都稀罕,到哪兒都拍照留念,一趟旅游下來,每人膠卷就要用掉十來卷,回來后沖洗照片就得花不少錢。
因為不懂境外習俗,鬧了很多笑話。比如在香港購物逛街累了,穿著西裝的內地游客就席地坐在馬路沿上,手里提著一大堆購物袋,吸著煙。人家把咱當風景看,咱自己還沒感覺。吃自助餐一人端仨盤,光怕不夠吃。在泰國表演場地搶前排座位,看完表演大家約定回國誰都不能說。
還有,到了酒店不會開門,不會用電子鑰匙牌,看電視不會選臺或選錯收費電視頻道。坐飛機喜歡把航空公司的小餐具打包偷偷拿回家做紀念。我現在家里還有當時的刀叉,呵呵,當時誰也不笑話誰。
那時候誰要是出境旅游就等于出境采購。沒有信用卡,全是帶現金,老婆把現金縫在內褲或皮帶上,買東西的時候要當眾解皮帶松褲子掏錢,人家售貨員就笑,說:美金還是熱乎的呢,呵呵!
那時候有能力出境旅游的游客大多是公務人員或第一批個體戶私營企業(yè)老板。當時能出境旅游是很榮幸的事,游客根本不會有什么投訴。(圖片由受訪人提供,采訪記者翻拍)
【旅游30年之購物游】
出境游越來越容易,報價越來越低。低門檻的出境游滿足了人們渴望走出國門開眼界的愿望,但行程中的諸多陷阱也讓游客不堪其煩。
2005年,公民出境游迅猛發(fā)展--
“低價團”實為“購物團”
受訪人:馬先生年齡:40歲職業(yè):公司職員旅游目的地:泰新馬、港澳
我第一次出境旅游是在2005年,這個時期旅行社打價格戰(zhàn)特別厲害,價格被壓得特別低。5000多元的價格,游遍港澳和泰新馬,并且交通工具主要是飛機,于是我與妻子也報名參加了,結果這次出境旅游令我大跌眼鏡,說旅游不如說去購物。
購物活動從一踏上香港的土地便開始了。香港是購物的天堂,我們在香港總的逗留時間不過兩天多時間,光購物店就進了7家,購物店的類型有服裝、電器、珠寶玉石、手表奢侈品等,我們團有一位女士,香港還沒有出,旅游的第一天,錢已經被掏去九成,不得不靠借錢度過剩余的9天時光。一對來自南陽的老夫婦,僅珠寶首飾就花去了10多萬元,越往下一站走越覺得自己吃虧,看到包中買的“貴重東西”只覺得惡心。
泰國是這次旅游重點游玩的國家,當然購物也不會放過你,因為你出這么低的價格,旅行社根本不賺錢,也談不上給導游們發(fā)工資,那么導游的工資從哪里來,就是這些購物提成。商品的種類很特別,鱷魚皮具、大象皮具、蛇毒等,所以每到一處購物店,你必須進去,更重要的是一系列的付費項目,你必須參加,否則導游就會給你種種臉色看。
到了新加坡,不愉快的事情終于爆發(fā)了。因為行程過了一半,大家口袋中的錢也基本被掏得差不多,大伙實在拿不出太多的錢買珠寶了,最后因為購買的東西太少,導游竟然侮辱游客。
到了馬來西亞,這里購物店東西的價格與前幾站相比要便宜得多,讓你忍不住主動掏腰包購買。
等到旅游到了最后一站澳門,你才會發(fā)現,原來最便宜的服裝、珠寶、電器都在這里呢,這時你會用足了勁兒,到處借錢,也要把一路上想買沒有買,現在又必須買的免稅產品買下來。這里的導游幾乎不費什么力氣,錢就順利賺到手了。
【旅游30年之黃金周】
1999年我國實行了黃金周制度,從此引發(fā)了旅游業(yè)的“井噴”。黃金周給了大家旅游的時間,也讓大家飽受擁擠之苦。
2000年5月1日,第3個黃金周--
旅游簡直是受罪
受訪人:陳先生夫婦年齡:39歲
職業(yè):公務員
旅游目的地:黃山
2000年的五一黃金周,我們兩口子游覽了黃山,我們第一次領略了旅游有如此大的魅力,能夠吸引那么多的人,用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那不是旅游,簡直是受罪。
首先是路上的行程遠遠不止十幾個小時,主要原因是當時還沒有高速公路,而且路上旅游車輛太多,到處塞車,當時車況也不好,不斷拋錨。結果從下午6點我們就坐上了車,到達黃山腳下時,竟然是第二天晚上11點多,970公里的路程花費的時間是31個小時!
人們游玩的心情沒有了,剩下的只有怒火,隨時撒向隨行的導游,導游是一個年輕姑娘,她承受著游客的責怪,又與地陪導游發(fā)生著矛盾,最后難為得蹲在地上哭了起來,也不管30多名游客了。最后是我出面相勸,與河南方面旅行社老總打電話協調,才算暫時平息矛盾,大家吃上了一頓熱乎飯。
接下來第二天、第三天開始游覽,又有一連串的意外等著我們呢。
玉屏樓、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始信峰,到處是黑壓壓的人群。每到一個景區(qū),放眼望去都是人,照相時,招呼半天,也無法按下快門,身前身后、身左身右,全是如潮的游人,鏡頭全給遮住了。
尤其是在天都峰景區(qū),“盤空千萬仞,險若上天梯”,由此可見天都之險峻。游客一路需手攀石欄,鐵索,走完一段陡峻奇險的“天梯”,跨過“天橋”,越過著名的鯽魚背,才可抵達峰頂。在這么危險的地方,當時由于人太多太集中,仍然是擁擠成一團,讓人捏一把汗。
到了吃飯和住宿的時間,更讓我們失望。每當一道飯菜端上,扭頭說話的工夫,菜便被瘋搶一空,菜量小,味道差,只是由于人多,并不愁賣。4個晚上的住宿,除了山下的一家賓館,勉強稱作準三星外,山頂的三個晚上,簡直就是大通鋪,就這樣還一床難求。我與妻子發(fā)誓再也不趁什么黃金周出行了。
【旅游30年之自由行】
長假、短假、帶薪休假,假期的多樣化催生了旅游方式的多樣化。人們出游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個性。旅游,逐漸走向了理智與成熟。
2008年,帶薪休假更省錢--
狂愛自助游
受訪人:安迪年齡:28歲職業(yè):文員
2002年我工作后,只要有假期就出去玩,挑那些人不多的路線。我從來都是自助游,不跟團,跟團多不自由!我事先會在網上翻帖子,很多帖子,路線、花費、吃、住、游,特別全,而且可信度高,都是出去玩的人自己寫的。因為錢不多,自己選好了路線,一般是坐火車,住招待所,后來有了那種家庭旅館、公寓,最愛住的當然是青年旅舍。不僅便宜、干凈,還特別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大家搭伴一起玩,拼車、拼飯啊,可以省不少錢,而且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一起聊聊,很開心哦!
青年旅舍比較簡單,而且一般是一間住好幾個人,主要好處就是便宜,而且一般選址都很好,去那些熱門景點、成熟景區(qū),一般住宿價格超貴,住青年旅舍就非常劃算。我去杭州的時候,就住在西湖邊的青年旅舍,我們三個人去,一套兩室一廳,200塊,還有廚房,獨立衛(wèi)生間,大家平攤,一個人才合幾十塊錢,超劃算吧?
2008年,五一黃金周取消了,可單位實行了帶薪休假,不用趕假期,費用也更低,還有工資拿,超爽!我記得單位剛公布政策時,我第一個就報了假期,立馬跑湘西鳳凰去了!張家界、芙蓉鎮(zhèn),好好地玩了一周,最后買了個很大的牛頭,興高采烈地回來了。
國內已經玩得差不多了,最近這3年我開始出國玩。頭一回去的是新加坡,后來又去了東南亞,上個月剛從泰國回來,到普吉瘋玩了一把。普吉的潛水我超喜歡!那兒有很多小島,每天就是看看風景、曬曬太陽,游泳、海釣,我是狂潛水!一天可以潛個四五次。我玩的是浮潛,看海底世界,好多魚,特漂亮!
我現在一年旅游的花費得兩三萬,占我收入的三分之一吧,我覺得還是蠻值的。我喜歡旅游,旅游可以讓人視野開闊,每次出去都感覺學到很多東西,當地的風土人情啊,歷史地理文化啊,還能認識很多朋友。
□鄭泰森(河南省發(fā)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
改革開放30年,最能體現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行業(yè)當數旅游業(yè)了。因為旅游屬精神文化需求,它是建立在衣、食、住、行等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得到保障的基礎之上,由生存轉向享受型的行業(yè)。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軌跡,清晰地勾勒出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產品由短缺向豐富轉變、人民生活水平從溫飽向小康邁進的軌跡。
30年間,中國旅游業(yè)可以分為兩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是1978年改革開放序幕拉開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fā)表。這一階段實行的是計劃和市場雙軌制,旅游業(yè)在這一階段屬起步期,景區(qū)、景點數量比較少,產品也比較單一,旅游產品開發(fā)的主體是政府,游客經濟條件有限。公共基礎設施如交通、旅館,以及餐飲等不完備,旅行社只有中旅、青旅等少數幾家,以接待外國游客為主。國內游基本上沒有組團,以散客為主體,游程以短線為主。
第二階段是1993年到現在,這個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迅猛,各類產品極大豐富,大部分人達到小康生活水平,旅游業(yè)發(fā)展在這一階段進入快車道。旅行社和新開發(fā)的景區(qū)景點如雨后春筍,以航空、高速公路和鐵路為主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的形成,以及酒店業(yè)、餐飲業(yè)、娛樂業(yè)、信息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為旅游業(yè)插上了奮飛的翅膀。由于國力的增強,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增,人民收入不斷提高,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為中國公民的國際旅游目的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國家之一。與此同時,入境游增長迅速。旅游業(yè)進入市場化、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成熟階段。
河南省文化厚重,山河壯麗,旅游資源豐富。早在改革開放初期,一部《少林寺》的電影,啟動了河南旅游,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了中國旅游看“三南”(海南、云南、河南)的說法,表明河南省很早就進入了中國旅游發(fā)展的第一方陣。當前,河南省正在推進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旅游產業(yè)在實施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戰(zhàn)略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旅游,給大眾生活帶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