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將石人山恢復為堯山?
——訪市旅游局局長李大偉
恢復為堯山后,人文內涵凸顯。圖為堯山的秀美風光。
最近,被網民和市民熱議的石人山將恢復為堯山一事終于塵埃落定。12月10日,市政府發出通告,決定將石人山恢復為堯山。然而,為什么要這么做呢?恢復之后對我市旅游業發展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昨日,記者帶著讀者關心的諸多問題采訪了市旅游局局長李大偉。
記者:市政府已發出通告,決定將石人山恢復為堯山。那么,為什么從前人們都叫它石人山呢?
李大偉:好的,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石人山。石人山位于魯山縣,地處伏牛山東段,是伏牛山的東大門。上世紀80年代初,我市旅游業剛剛起步,很多喜歡旅游的市民偶然發現石人山風光秀美,卻不知道這座秀美的山叫什么名字,后來經打探得知此山在當地被稱做石人山。為什么叫石人山呢?據我們調查,這個叫法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原來,當地村民發現此間眾多山峰都長得像人,就把它叫做石人山了。其實,在歷史典籍中,此山早就有記載,當時叫堯山。后來,我們在旅游開發過程中,依然沿用俗名石人山。經過十幾年來對石人山的大力開發,目前石人山景區已成為我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區之一,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石人山景區總面積268平方公里,被專家評價為具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峨嵋之秀、黃山之奇、張家界之幽”,集“雄、險、秀、奇、幽”于一體,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是我市優秀旅游資源的代表。
記者:為什么現在提出要將石人山恢復為堯山呢?恢復后將對我市旅游業發展有何意義?
李大偉:中國旅游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將河南省作為優先規劃和建設的12個重點旅游區。其中明確指出,要依托中華民族發祥地的文化優勢,整合山水風光資源,建設復合型文化旅游產品,使其成為弘揚華夏文明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最近,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提出河南要“旅游立省”。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們加快開發伏牛山生態旅游步伐。石人山景區作為伏牛山生態旅游發展的龍頭,未來必將飛速發展,成為我市旅游業的支柱。然而,石人山現在的稱謂不能反映出其固有的文化底蘊,隔斷了歷史傳承的脈絡,喪失了寶貴的人文氣息。從品牌角度考慮,堯舜文化應該是世界知名品牌。因此,把石人山的名字恢復為堯山是非常必要的。
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堯作為先古帝王、五帝之一,是華夏民族的文明始祖。堯帝教化民眾,興修水利,發展生產,設立華表,開創了禪讓制度。堯帝時期,人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
堯的裔孫劉累為了紀念其偉大功績,在伏牛山東段,也就是如今的石人山建造了我國最早的堯祠。《左傳》、《史記》、《山海經》、《水經注》等古代典籍中都有記載。如《水經注》中寫道:“堯之末孫劉累,以龍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懼而遷于魯縣,立堯祠于西山,謂之堯山。”當今世界劉氏將劉累奉為始祖,年年來此祭祖朝拜。
市政府決定將石人山恢復為堯山,將借助堯帝的聲望和歷史地位,發揮文化優勢,突出本地區的文化特色。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為,石人山恢復為堯山,是傳承、弘揚文化的需要。地名絕不僅僅是一個符號和稱呼的問題,更是一個地域文化的載體、一種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種牽動鄉土情懷的稱謂。堯山之名大氣、莊重而典雅,體現了我市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堯山的名稱更能提升我市景區的知名度,其蘊含的遠祖文明將對海內外游客產生極大的吸引力。
記者:石人山恢復為堯山后會不會對原來景區的知名度產生影響?因為原來的石人山在全國已經很有名氣了。
李大偉:確實如此。石人山恢復為堯山后,在短時期內對石人山的知名度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正所謂不破不立,市政府作這個決定是需要勇氣和魄力的。我們舍棄“石人山”品牌,是為了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更好地弘揚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開拓旅游市場,優化旅游資源,突出旅游特色。
這里我想借媒體轉告一下關心石人山未來發展的朋友,市旅游局已經為此作好了充分準備。我們將在最近一段時間里推出一系列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河南堯山”這個品牌。在明年適當時期,我們要在北京、鄭州分別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國、全世界大力宣傳堯山。另外,我們還計劃赴臺灣和港澳地區,開展宣傳推介活動,進一步開拓市場。
我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各相關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在旅游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將來,“河南堯山”這個品牌必將譽滿全國、蜚聲世界,成為我省乃至全國旅游發展的領跑者和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