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中國寧陵第二屆酥梨采摘節紅紅火火——萬畝生態梨園旅游景區內梨果飄香,游人如織,摘梨果、賞美景、吃農家飯、住農家店、品梨鄉文化,陶醉在葉綠梨黃、碩果飄香的田園風情之中,這是寧陵縣著力打造“一人(呂坤)一景(萬畝梨園)一文化(葛天文化)”酥梨生態旅游航母所呈現的一道靚麗風景。
寧陵縣是全國聞名的林業勞模“老堅決”潘叢正的故鄉,種植金頂謝花酥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面積達到20萬畝。為唱響酥梨品牌,打造酥梨生態旅游航母,寧陵縣縣委、縣政府領導發展酥梨生態旅游產業的接力棒一任傳一任,先后舉辦了五屆“梨花節”和兩屆“梨果節”,使寧陵金頂謝花酥梨走出了河南、叫響全國、名揚海內外。1998年寧陵縣被定為全國唯一的優質酥梨生產基地縣;生產的金頂謝花酥梨1992年在首屆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1995年在第二屆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銀獎,2004年被認證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05年被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優質、無公害和區域保護三方面實現了“大滿貫”,擁有了三塊“金”字招牌,開拓了商丘“品牌農業”建設的先河。金頂謝花酥梨不但銷往上海、廣州、武漢等30多個大中城市,而且還向加拿大、港澳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年實現銷售額1.2億余元。
近幾年來,寧陵縣委、縣政府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鄉土文化,在酥梨經濟、生態旅游、梨文化上大做文章,傾力打造“一人(呂坤)一景(萬畝梨園)一文化(葛天文化)”生態旅游農業的新格局。先后建成了明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思想家呂坤墓地旅游景區、人文始祖葛天文化旅游景區、萬畝生態梨園旅游景區,并在景區內相繼完善了1958年毛主席品嘗過的百年老梨樹景點、原新華社社長穆青與全國植樹勞模“老堅決”潘叢正合栽的梧桐樹景點和梨園觀景臺、梨園農家樂等集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配套服務設施。春天,萬畝梨園成了花的海洋,朵朵潔白的梨花迎風開放,散發著芳香,蜂飛蝶舞,令人心曠神怡,游人置身其間賞花、吟詩、作畫,如入仙境;夏天,梨園處處鳥語花香,晚上做上幾個農家菜,小酌幾杯,別有一番風味;秋天,一望無際的黃澄澄的酥梨壓枝欲彎,皮薄肉細、汁多味濃、甘脆香甜的酥梨散發沁人心脾的果香,游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真是其樂無窮!一位春秋兩季來寧陵旅游的韓國留學生豎著大拇指說:“梨園花美,果香,人熱情,好客,太美了!”
酥梨生態旅游產業成了當地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寧陵縣委書記賈宏宇高興地說:“花好蝶自來!今春梨花節和金秋酥梨采摘節每天吸引了國內外近萬游人來寧陵賞花、品果、體驗農家風情,生態旅游產業帶動了當地賓館、飯店、交通等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還吸引了大量海內外客商來寧陵考察、洽談、投資,僅兩個節會就實現招商引資15億多元,生態旅游產業為加速寧陵又好又快發展鋪設了一條金光大道。”